例析内环境与稳态

标签:
教育内环境与稳态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试题研究:模拟试卷中的内环境有关的试题答分率总是很低,原因和教材中没有动物生理活动的几个系统有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能还是要适当拓展知识,找出联系,甚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考试要求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加试]。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加试]。
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加试]。
二、试题分析
例题1: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HIV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草履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心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处于内环境中,C正确;病毒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D错误。
试题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四、知识梳理
1.
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代谢废物。
2.
(1)内环境(细胞外液)
动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接触的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交换还依赖于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的作用。
生物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注意两点:一是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二是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调举例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各种所需物质和条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另外,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它们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内环境稳态出现失调的情况
例如,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再如,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5.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拓展)
6.人的循环系统图(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