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室效应为什么能降低农业生产能力?

(2017-08-12 23:11:06)
标签:

教育

温室效应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温室效应为什么能降低农业生产能力?
必修3第126页

教材研究:必修3教材第126页,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有多方面,其中有降低农业生产能力和北方干燥地区更干等影响,如何理解?

 温室效应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更加干旱,不利于农牧业生产,导致粮食产量减少。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一、农业生产力下降的原因

1)温度升高对农作物发育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 不能满足因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的蒸腾耗水的需要;② 由于生长季水分匮乏,很难有效利用新增加的热量和CO2 资源,提高光合生产率,使生长受阻;③ 由于土壤中有效水分减少,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分胁迫将会变得更加严峻;④ 按有关生长期的定义,由于生育期中水分供应不足,农作物的实际有效生长期并未因积温增加而有实质性的延长;⑤ 由于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温度的剧升,势必使高温日数明显增多,而降水量几乎没有增加,结果直接导致高温危害,实际上也缩短了作物的有效生长期。

2)气候变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

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始时间有可能提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在新的适宜环境条件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呈指数式增长,造成农田多次受害的概率增大。气候变暖后,粘虫发生的世代均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殖 。另一方面,冬季变暖,病虫更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害虫的越冬休眠期缩短,世代增多。更为严重的是多种主要作物的迁飞型害虫比今天分布更广、危害更大,粘虫越冬和冬季繁殖面积大幅度扩大。

3)气候变暖对农田基质的影响

在较暖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将加快,长此下去将造成地力下降。在高CO2浓度下,虽然光合作用的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但土壤一旦受旱后,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都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的需要。干旱加剧后,植被减少,表土易沙化,使得耕地易受风蚀,遇到大风袭击时,将产生沙尘暴;而一旦受到暴雨冲刷,又会造成严重的水蚀。

二、气候变暖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引起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化。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高纬地带比低纬地带强烈,导致南北温差减小,从而削弱了经向环流,使中纬度地区降水量趋于减少。

气候变暖后,在蒸发相应加大的同时,降水量若不明显增加,则将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蒙古相邻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约70km,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约150km,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线将南移约20km。农牧过渡带的南移虽然可以增加草原的面积,但由于农牧过渡带存在潜在沙漠化倾向,新的过渡带地区如不加以保护,也有可能沙漠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