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性别决定情况

标签:
教育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教材研究:在性别决定的教学过程中,人、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鸟类、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在脊椎动物中,就是没有提到鱼类的性别决定,那么鱼类的性别决定情况怎么样?看到了《淡水渔业》2002年第32卷第2期《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常重杰杜启艳)的文章,摘录部分。
链接:
鱼类作为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在性别决定中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1.没有性别决定机制
例如鱼类中有些物种是雌雄同体的,这在其它高等脊椎动物中是没有的。即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具有两种性腺,行自体受精。而另有些物种则是连续性雌雄同体鱼类即一个个体先作为某一性别出现,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时刻再转化为另一性别,如黄鳝。显然在雌雄同体鱼中只有性别的分化,而没有性别的遗传决定机制,然而在大部分鱼类中是存在真正的性别决定遗传机制。
2.有性别决定机制,但没的明显的异形性染色体
除少数几种外,绝大多数没有发现异形性染色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性染色体,而是由于鱼类进化地位较低,其性染色体分化程度不明显,尽管一些种类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在形态上还没有明显的差异。应用分辩力较高的染色体分带技术有可能检测出同形染色体上微小的结构差异,进而识别其性染色体组成。
3.有明显的异形性染色体
在少数鱼类中性染色体是较为进化的。异形性染色体在大小、形态或显带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从Chen和Ebling(1966)首先从Bathylaguswesethi中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以来,已有许多关于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的报道,在已考查核型的鱼类中,具有异形性染色体的种类不足10%,是比较稀少的现象。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一种较高等性调节类型。X和Y或Z和W染色体之间是不同的,但这种差异包含一个或几个性特异的基因。现有资料表明,鱼类的性染色体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型都不乏其例,如XY、ZW、ZO、XO、Z1Z2W1W2和各种复数性染色体等。
总的来说,鱼类的性决定机制的多样性是令人吃惊的。从营自体受精的雌雄同体到高等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都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