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基因重组可能改变基因频率?

标签:
教育基因重组 |
分类: 试题研究和分析 |
学生的问题:基因重组能不能改变基因频率?这是试题中发现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基因频率,基因重组改变的仅仅是基因型,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只有通过基因重组后形成的新类型,再经过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达到改变基因频率,因为通过自然选择了有利变异的类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是因为必修2第101页有关基因频率改变的五大因素中没有基因重组。其实,可以用五大因素中的非随机交配来解释。
试题: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突变和重组有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
分析:变异是多方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新物种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一般的分析就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事实上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应该用基因重组也有可能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如果生物交配是随机的、自由的,每一个个体与种群内的其他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是均等的,而且后代没有死亡等,那么基因重组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事实上,这是理想条件,自然界不存在这种情况。
生物之间的个体交配是不自由的,并不是每个个体与同种群内的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相等。有些个体交配的机会很多,而另一些个体没有交配机会。比如猴群中的猴王与猴群中雌猴交配机会很多,其他雄猴的交配机会减少,所以基因重组由于交配机会不均等,会造成某种基因传下去的机会很多,而其他基因传下去的机会减少,这样就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因此,在自然界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都会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