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017-03-03 23:30:00)
标签:

教育

神经冲动

分类: 选考教学的研究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教材研究:此内容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神经冲动的概念是学考内容,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作为选考内容,对学考内容是不是要求太低了?看了历年的学考试题,极少量的试题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对学考不进行教学,对很多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如反射弧。

一、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

静息状态(极化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Na通道关闭)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通过去极化

反极化状态:内正外负(Na内流,K通道关闭)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通过复极化

极化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Na通道关闭)。

解释:o~a: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a~b:去极化状态,Na通道开放。

           b~c: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Na继续内流。

           c~d:极化状态恢复,K外流。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二、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局部电流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解释:图中兴奋部位是A(用字母表示),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C和A→B。

2.特点:不衰减性、绝缘性、双向性

三、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递

1.突触的组成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过程: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

四、典例分析

试题1.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转运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

解析:Na进入神经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易化扩散;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

试题2.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化学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考2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化学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