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什么是下操作性定义

标签:
教育下操作性定义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疑难问题:学科指导意见上,在进行“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运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
一、什么是下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也就是说,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实验中给出操作性定义有三个好处:①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路具体而清晰;②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③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二、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对自变量规定使用操作性定义时,基本要求是要提供观察或测量的标准,规定变量的操作程序,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
通常判断一个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将这个定义向第三者描述,如果他表示理解这个变量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去操纵、测量,那么这个定义往往是个比较好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定义。
一般来说,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在整个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等要下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所谓具体是指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使别人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并能重复验证,要使被解释的事物成为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可以测量计数的项目,要将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所谓明确就是指制定的操作性定义要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
三、好的操作性定义有以下特征:
1.操作性定义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可直接操作的。
2.操作性定义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
3.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4.操作性定义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凡是能计数或计量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5.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既可以从操作入手,也可以从测量入手。
一个操作性定义如果能满足以上这些条件,那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操作性定义。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往往只需对变量或概念追问一个“什么”的问题,便可判断这个变量或概念的可操作性。
四、实例
“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如果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了便于控制光强度,在活动中不能采用自然光照,可以用不同功率的台灯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源,也可以通过控制光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光强度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自变量光照强度如何控制,如光源不变,改变距离;距离不变,改变光照强度。因变量光合作用速率如何表征,如何测量?如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用二氧批碳传感器测量。这就是下操作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