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浙江嘉兴王甫荣
浙江嘉兴王甫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906
  • 关注人气:1,7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建设的认识

(2016-01-24 10:26:24)
标签:

教育

核心素养

课程建设

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建设的认识

学习感悟:现在世界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核心素养”。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应该包含六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以下是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在2015年教师发展论坛暨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学术年会(中学段)上的报告整理。(摘录于胡兴松老师博客)

一、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教育部专家讨论稿),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9大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要求—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1)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人格健全;尊重生命。

(2)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3)实践创新:学以致用;敢于创新。

(4)公民道德: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法治信仰;生态意识。

(5)国家认同: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6)国际理解:全球视野;尊重差异;合作共生。

(7)人文底蕴:文化积淀;人文情怀。

(8)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9)审美情趣:感悟鉴赏;表达创造。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具体化。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

(2)整体性。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关键素养。

(3)综合性。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

(4)操作性。强调经过后天的学习可获得,可教可学。

(5)渐进性。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

二、关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1.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2.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专家讨论稿)

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像,数据分析。

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历史: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地理: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绿色运用。

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

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

通用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3.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2)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

(3)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

(4)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5)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化划分。

三、关于高中学科课程结构

1.课程与学分安排《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讨论稿)》(略)

2.课程方案修订重点

(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组成。

(2)高中学分:高中144学分,必修减为88学分。

(3)科学设置:高中开设语文等13门课程,外语倡导多语种。

(4)科目设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按学期、学年组织教学内容,也可设计模块,思想政治必修分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两部分。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初稿)(略)

4.学科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

(1)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

(2)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

(3)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4)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

5.学科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1)时代性。体现核心价值观,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经验。

(2)基础性。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合理控制课业负担。

(3)选择性。体现选择性,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学科课程内容。必修,共同基础,全修全考;选修,差异发展,个性需求。

(4)关联性。关注学科间的联合与整合,关注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世界的内在联系。

四、关于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启示

1.存在问题:

(1)对课程改革、教育本质认识不到位。

(2)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学校课程方案缺乏系统设计。

(3)没有围绕主干课程统一规划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4)选修课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有效性。

(5)课程整合没有找对路径,课程实施因循守旧。

(6)课程开发追求数量,缺乏质量控制。

2.方法和措施

(1)完善体系,忠实国家课程基本价值追求,厘清三类课程功能定位,满足学生发展不同需求。

(2)找寻支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用大概念统整课程内容,清晰选修课程建设逻辑起点,彰显学科魅力。

(3)设计层次,按学科领域分类分层建设课程群,支持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

(4)多元融合,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强化实践探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全面素养。

(5)资源建设,学科课程开发和常态实验室、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学实施整体设计。

(6)基于技术,变革课程实施形态,创造有限课堂无限学习。

   (7)提升质量,规范课程实施,建立适性的课程学业质量管理和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