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情况

(2015-12-12 23:02:28)
标签:

教育

dna损伤

分类: 专业知识的充实

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情况

疑难问题: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外界因素会诱发基因分子损伤,其实,DNA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也有自发性损伤的发生。

1DNA复制中的错误

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进行DNA复制是一个严格而精确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错误的。

碱基配对的错误频率约为10-1-10-2,在DNA复制酶的作用下碱基错误配对频率降到约10-5-10-6,复制过程中如有错误的核苷酸参入,DNA聚合酶还会暂停催化作用,以其3’-5’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切除错误接上的核苷酸,然后再继续正确的复制,这种校正作用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的DNA聚合酶中,可以说是对DNA复制错误的修复形式,从而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但校正后的错配率仍约在10-10左右,即每复制1010个核苷酸大概会有一个碱基的错误。

2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

生物体内DNA分子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至少有以下类型:

1)碱基的异构互变 

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情况 

DNA中的4种碱基各自的异构体间都可以自发地相互变化,例如烯醇式与酮式碱基间的互变,这种变化就会使碱基配对间的氢键改变,可使腺嘌呤能配上胞嘧啶、胸腺嘧啶能配上鸟嘌呤等,如果这些配对发生在DNA复制时,就会造成子代DNA序列与亲代DNA不同的错误性损伤。

2)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的环外氨基有时会自发脱落,从而胞嘧啶会变成尿嘧啶、腺嘌呤会变成次黄嘌呤(H)、鸟嘌呤会变成黄嘌呤(X)等,遇到复制时,UA配对、HX都与C配对就会导致子代DNA序列的错误变化。胞嘧啶自发脱氨基的频率约为每个细胞每天190个。

3)脱嘌呤与脱嘧啶

自发的水解可使嘌呤和嘧啶从DNA链的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下来。一个哺乳类细胞在37条件下,20hDNA链上自发脱落的嘌呤约1000个、嘧啶约500个;估计一个长寿命不复制繁殖的哺乳类细胞,如神经细胞,在整个生活期间自发脱嘌呤数约为108,这占细胞DNA中总嘌呤数约3%

4)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H2O2等会造成DNA损伤,能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修饰物,还可能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每个哺乳类细胞每天DNA单链断裂发生的频率约为5万次。此外,体内还可以发生DNA的甲基化,结构的其他变化等,这些损伤的积累可能导致老化。

由此可见,如果细胞不具备高效率的修复系统,生物的突变率将大大提高。如果DNA的损伤或遗传信息的改变不能更正,对体细胞就可能影响其功能或生存,对生殖细胞则可能影响到后代。

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细胞所获得的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生物能保持遗传稳定性之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