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

(2014-12-18 22:15:09)
标签:

教育

教学学科知识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

感悟:中国古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只是说明了教师知识量的关系,如果这一桶水只是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其他,这一桶水不能完全发挥它的教学效率。PCK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21世纪初,我国的一些教师教育专家引入了出现于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的美国舒尔曼教授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

提出PCK概念,是为了重新唤起对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师怎样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教师怎样处理有问题的学科课程材料以及怎样使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来生成解释和表征,是非常重要的。

一、PCK概念

PCK的含义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总之,PCK的概念指出:

1)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不同于学科内容,但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是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

3)教师必须把在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的专业场景中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反思、归纳与综合、转化,不断丰富自己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在实践经验积累反思再实践再经验积累再反思……的不断往复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4)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社会所倡导的学科教学论的公共知识的理解、概括与系统化,并通过与教育实践行为之间的不断互动,逐步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并能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个体知识。不同的教师的PCK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5)教学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的,教学与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的影响,情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与学习也不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反映了教师所处教学现场的特点、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

6)教师只有在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中,才能把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融合起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PCK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其核心一是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呈示,二是对学生前概念、概念以及具体学习困难的理解,后者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认识和理解的。

总之,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教学法、学科内容、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境等四个构成因素的综合理解,是处于连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学科教学认识的发展,教师能够依据他们的理解为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创造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构建最有效的理解。

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程度、态度、动机以及他们对所学学科拥有的前概念。

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形成教与学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的理解。

二、PCK学科知识的区别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

PCK是为了有效地传授一门学科所必须拥有的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它是一种有关如何组织、呈现具体内容、问题,并使之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的理解,其中包括最有用的呈现知识的形式、最有力的类比、图表、例证、解释和证明,总之就是那些呈现学科知识并对其进行公式化陈述,以使其他人能理解的那些方法。

PCK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PCK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开展有关PCK话题的行动研究和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指导,改进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和方式。例如,通过培训,组织教师结合课例做分析研究、讨论反思,帮助教师掌握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了解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把握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机构的知识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性知识4PCK认识的核心内容,

教师学科教学认识的四个构成因素:教学法、学科内容、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境,可以构成以下模型。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

在此模型中,对于处在塔顶的PCK来说,深厚的学科知识背景是必需的,并且应该逐层落实到总体知识、特定知识领域和特定话题之中。居于第二重要地位、但却是关键地位的是对学生的深入透彻的理解。只有当一位教师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才能学好并增强PCK中的其他知识来源,才能合适地应用居于其上的8类知识。这就不难理解,本模型最有价值的特点之一是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的定位并没有其他模型所说的那么重要:与教学知识相比,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或误解的理解)更为关键,虽然从PCK的基础和来源的角度看它被排在第二。

三、如何获得PCK

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具有融合性或整合性。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与持续使用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于教学活动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才能融合起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PCK本质上并非是单独存在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1高中生物PCK的核心成分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学科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知识。

2)知识间的联系。

3)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过程中容易误解和混淆的问题。

4)如何将特定的知识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2获得PCK的方法

PCK从哪里来,是从课例的分析来的。从优秀课例中,我们得到正面的PCK,从不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得到负面的PCK

1)聚焦课堂

也就是说教师的PCK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师的真功夫表现在课堂上,教学理论扎根在课堂上。

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科观念的形成、学科规律的认识和学科符号的命名和运用的实践过程,实践的内部机制是个体的经验或理念的构建,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2)教学评价与反思

    也就是说教师的PCK是从教学评价与反思中获得,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必须多元化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学活动的类型多样化的需要。通过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得知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