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2014-12-14 22:30:33)
标签:

教育

激素

受体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类固醇激素基因调节学说

试题带来的思考:下列是某高等动物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雌激素的受体有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激素作用的机制是怎么样的?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激素分子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有受体,另一类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的内部,这两种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一、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调节学说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T3及T4)等,上述激素除甲状腺素外均为类固醇化合物。

细胞内受体又可分为核内受体和胞质内受体。

类固醇激素能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的胞浆内,首先与特异性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它能启动/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抑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形成,调控相应蛋白质(酶)的合成,加强或减弱细胞原有的生理效应。资料表明,在DNA结合结构域可能有一个特异序列的氨基酸片断,它起着介导激素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中特定的部位相结合,发挥核定位信号的作用。

由于类固醇激素是通过影响核内基因而发挥作用的,故其作用原理称为基因调节学说。

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激素相似,它可进入细胞内,但不经过与胞浆受体结合即进入核内,与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二、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含氮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促进胞浆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 cAMP激活无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催化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诱发靶细胞的生理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激素将信息传至靶细胞,而cAMP则将此信息传至细胞内的有关酶系, 因此称cAMP为第二信使,激素为第一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从而发生调节作用,这是第二信使学说的基本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