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变的类型之一——致死突变

(2014-12-02 22:07:19)
标签:

教育

突变

致死突变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突变的类型之一——致死突变

教学反思:教材上有基因突变的五大特点,但对突变的类型,特别是致死突变没有作具体的介绍,但在试题中特别多,包括高考试题,需要对致死突变作一知识整理。学生很难理解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基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称为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De Vries首先提出突变一词,它是指突然发生的可遗传变异。

从广义上讲,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狭义的突变仅指基因突变,T. H. Morgan1910年首先在果蝇中发现基因突变,他在许多红眼的野生型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果蝇,并通过杂交试验证明是一个性连锁基因的突变。1927H. J Muller首次用X射线在果蝇中诱发了基因突变,1928L.J .S tasdler利用X射线在玉米中诱发基因突变也获得成功。此后,基因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逐步成为创造可遗传变异、进行动植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称为突变体,它是选育品种或新种质的原始材料。同时,基因突变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使生物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不断进化发展。

基因突变有形态突变、营养突变、致死突变等类型。

一、关于致死突变

致死突变是指能导致生物体死亡的突变。如果是显性致死,一般在杂合时就有致死效应,若是隐性致死,则在纯合或半合子状态时才有致死作用。但是,由于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此不一定都伴有可见的表型效应,如配子期、合子、胚胎期的致死。

二、致死突变种类

1.致死突变型按表现程度可分为全致死的(纯合体全部死亡或至少90%死亡),亚致死的(纯合体死亡率达5090%),半致死的(纯合体死亡率在1050%之间)和弱致死的(即类正常的,纯合体死亡率在10%以下)几种。

2.按环境条件对致死效应的影响又可分为条件致死的(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在较低温度下不出现致死效应在较高温度下出现致死效应)和非条件致死的(在已知任何条件下都有致死效应)两类。

例如,细菌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30左右可存活,在42左右或低于30时是致死的。

3.按致死作用发生的阶段还可分为配子致死的(花粉死亡)和合子致死的(受精后合子不能发育)、胚胎致死的和幼体致死的。

4.按照个体发育中致死作用时相来分,又可以分为单相致死的(只在某一时期致死)、多相致死的(致死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无相致死的(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期)。

三、致死突变意义

致死突变型是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型,在高等动植物中常导致个体在性成熟前死亡。致死突变型对于致死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但有利于维持自然群体的杂合状态。

条件致死突变型可以研究基因作用的敏感时期。

某些致死突变型的生物品系可用于个体发育的研究及育种实践,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例如,1975BA.斯特鲁尼科夫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原理育成了几乎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是ZWl1l2。是两个Z染色体上的致死基因,将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蛾WZ和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l1l2的雄蛾进行杂交,雌蛾所产的蚕卵中雌性蚕卵WZl1)或WZl2)全部不能孵化,而雄性蚕卵++l1+++/+l2则可以孵化(如图)。由于雄性的幼虫期短,消耗桑叶较少,出丝率较高,丝的质量较好,所以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突变的类型之一——致死突变

 

家蚕平衡致死品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