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和生物富集的关系

标签:
生物放大生物富集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教学问题:高二期末考试中出现“化学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很多学生把“生物放大”填空为“生物富集”,在评分过程中认为是错误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查找《基础生态学》(第二版)P211和《生物学》必修3P101都通过DDT杀虫剂特例解释了没食物链放大,现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两个生物学术语,记得在很早的时候人教版提到的仅仅是生物富集作用,初中自然科学也仅仅提到生物富集作用。所以“生物放大”填空为“生物富集”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从网络资料来看,这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因为这些生物学术语也有个发展的历史。
来自百度:
1.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另一种是高等植物,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再一种是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
2.生物放大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不少科学家在研究农药和重金属的浓度在食物链上逐级增大时,多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
直到1973年起,科学家们才开始用生物放大一词,并将生物富集作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者的概念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我的理解是“生物富集”的范围比“生物放大”大,应该是包含关系,学生回答“生物富集”是可以给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