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的机理及选择浅认识

(2014-06-14 21:46:32)
标签:

辐射诱变

突变体

分类: 专业知识的充实

      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的机理及选择浅认识
水稻的各种突变体(多柱头、巨胚米、双胚苗、无穗、盆景稻、锈斑叶)

       201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培育新品种,从变异的角度去看,不仅仅是基因突变,还有可能是染色体畸变,有必要了解辐射诱变的机理和突变体的选择方法。

       一、辐射诱变育种

利用辐射(射线)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二、辐射诱变的机理

1.辐射对染色体的作用

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排:导致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非整倍体)。

2.辐射对 DNA 的作用

引起 DNA 链的断裂和修复:①单链的断裂与修复,超快修复、快修复、慢修复(多种酶参加);②双链的断裂与修复;③碱基的破坏与修复。

三、辐射诱变的优点

1.变异频率高,变异范围广,变异类型多。

2.可打破性状连锁遗传,实现基因重组。

3.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实现双亲优良性状的重组,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四、诱变后代的鉴定

1.植物损伤鉴定

致死效应;生产势下降;活力指数下降。

2.细胞学效应鉴定

染色体观察。

3.突变体性状鉴定

统计分析。

五、诱变后代的培育和选择

1.种子诱变后代的选择

M 1 (指处理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或蕾期前处理的植株):常表现复杂的突变嵌合体,一般不作选择;采取密植,多收种子。

M 2 (指 M 1 所结的种子及由它长成的植株):主要的分离、选择世代

M 3 及以后各代:从 M 2 选出优良突变体,每株种一小区。若 M 3 稳定,进入品种试验;如 M 3 分离,继续选择。一般从 M 4 可进入品系鉴定。

2.无性繁殖器官诱变后代的选择

无性繁殖的园林植物在遗传上大多是异质的,辐射后发生的变异,通常在当代就可表现出来,后代选择可从M 1开始。

但容易形成嵌合体,使突变性状难以显现或发生丢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突变细胞的分裂和分离。

3.花粉诱变后代的选择

用突变的花粉授粉的后代,整个植株可带上变异,成为异质结合体,不会出现嵌合体。

M 1——照射的花粉或照射处于配子体发育时期的植株

M 2——所结的种子(包括变异花粉所结的种子),及由其长成的植株。

      M 3——出现性状分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