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的机理及选择浅认识

标签:
辐射诱变突变体 |
分类: 专业知识的充实 |
水稻的各种突变体(多柱头、巨胚米、双胚苗、无穗、盆景稻、锈斑叶)
利用辐射(射线)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1.辐射对染色体的作用
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排:导致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非整倍体)。
2.辐射对 DNA 的作用
引起 DNA 链的断裂和修复:①单链的断裂与修复,超快修复、快修复、慢修复(多种酶参加);②双链的断裂与修复;③碱基的破坏与修复。
三、辐射诱变的优点
1.变异频率高,变异范围广,变异类型多。
2.可打破性状连锁遗传,实现基因重组。
3.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实现双亲优良性状的重组,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1.植物损伤鉴定
致死效应;生产势下降;活力指数下降。
2.细胞学效应鉴定
染色体观察。
3.突变体性状鉴定
统计分析。
五、诱变后代的培育和选择
1.种子诱变后代的选择
M 1 (指处理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或蕾期前处理的植株):常表现复杂的突变嵌合体,一般不作选择;采取密植,多收种子。
M 2 (指 M 1 所结的种子及由它长成的植株):主要的分离、选择世代
M 3 及以后各代:从 M 2 选出优良突变体,每株种一小区。若 M 3 稳定,进入品种试验;如 M 3 分离,继续选择。一般从 M 4 可进入品系鉴定。
2.无性繁殖器官诱变后代的选择
无性繁殖的园林植物在遗传上大多是异质的,辐射后发生的变异,通常在当代就可表现出来,后代选择可从M 1开始。
但容易形成嵌合体,使突变性状难以显现或发生丢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突变细胞的分裂和分离。
3.花粉诱变后代的选择
用突变的花粉授粉的后代,整个植株可带上变异,成为异质结合体,不会出现嵌合体。
M 1——照射的花粉或照射处于配子体发育时期的植株
M 2——所结的种子(包括变异花粉所结的种子),及由其长成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