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的设计

(2013-12-02 18:37:19)
标签: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的设计

学习感悟:今天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讲到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设计。本人查阅同行的一些理论和体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物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概念的界定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主要关注的“是什么”,如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如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中关于能量利用率的计算。

二、比较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比较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表征的形式

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

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激活形式

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

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激活的速度

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

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联系

在很多活动中,两类知识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过程中,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知识才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讲,在熟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三、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设计

生物学陈述性知识是根据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这类知识在生物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通常说的传授知识是指这类知识。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概念,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和规则。

生物学程序性知识是指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和具体操作,表明学生获得了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程序性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概念。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对他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即确定所教的是哪类知识,使设计与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1.生物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生物学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生物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查这类知识的行为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问:什么是性状分离?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光性?怎样使用显微镜?根尖由哪几部分构成?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便可以作出他们已获得了生物学陈述性知识的推论。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清楚新旧知识的关系。

2.生物学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生物学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例如:学生能对一个人的血型进行测定;杂交后代全为显性表现型时,学生能推测双亲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体。学生能正确和顺利地办成这些事,我们可以作出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的推论。由于程序性知识获得的速度慢,因此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

在知识转化和应用阶段设计的题型或问题情景要有变化,方能帮助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的技能。由此可见,知识的转化与技能的形成,并非一般的练习或题海战术方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精心的设计,那就要求老师精选试题。

其实,在生物答题中,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在陈述性知识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陈述性知识大多通过大段概念来阐述,其中又有众多难懂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着重加强对陈述性知识的复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