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标签:
solo理论评价体系教育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前言:前几天在高三研讨活动中,听到南湖高级中学陈老师讲到《运用SOLO理论精选试题》,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
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发现这个理论国内很多专家在研究和运用,甚至在高考试题的编制和评分标准确定中已经尝试采用。通过学习,觉得这个理论很实用,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开放性试题,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可以指导精选试题,甚至编制试题,总之,可以客观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评价系统。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来间接测量学生的思维水平。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SOLO的评价理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它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的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特征,从具体到抽象,从单维到多维,从组织的无序到有序。
Biggs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水平五种反应水平,这五种反应水平的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前结构水平:学生对学习任务本身不能进行恰当的处理,例如学生只是对学习任务进行同义重复,或者只是重复问题,处于这一反应水平的学生还不能理解问题。
2.单点结构水平:处于这一反应水平的学生,能够提出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个方面,但在诸要素之间或思维之间没有联系,学生只能理解问题的很少一部分。
3.多点结构水平:学生能提出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几个独立方面,或者能够理解任务的许多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之间都不是相互关联的。
4.关联结构水平:处在该反应水平的学生能把相关的方面整合成一个前后一致的整体结构。
5.拓展抽象水平:学生能把连贯的整体概括为或再概念化为一个抽象的更高水平。
SOLO分类理论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从而间接地判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前一种水平的发展是后一种水平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影响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SOLO分类理论不是把学习结果简单的划分为对或错两种结果,而是把学习者确定为不同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