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最近我们浙江省考试院在征集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本人也收到了一封信件。其中征题要求第6条规定,试题科学规范,有情景设置的试题要注明情景的取材出处。
联想到网络上有各种高考试题和改编试题,很多试题有不严密之处,不仅影响了我们教学秩序,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严谨的工作态度,精选出科学规范和适合新课程改革的试题。
(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CD)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分析:
A错误,这种特性的细胞能多次分裂,对氨基酸的需求不可能发生变化。
C错误,这种细胞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此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其结构发生变化,也不能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D错误,这种特性的细胞能多次分裂,对能量的需求不可能发生变化——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没有受到破坏。
B是正确的,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说明遗传物质已经改变,从而影响载体蛋白的合成。
变式试题一: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B)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变式试题二: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赖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B)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分析:这三个试题中有值得商榷的二个地方。
问题一:这三个试题都认为B是正确的,但此项不严密,最好说明细胞膜上的甘氨酸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因为载体蛋白种类繁多,不可能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假如都缺失,细胞即使有能量的产生也不保持分裂能力。
问题二:变式试题二把甘氨酸必为赖氨酸是不妥的,因为赖氨酸是必需氨基酸,细胞是不能合成的,如不能吸收细胞也就不能继续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也就不能分裂。
因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可以自己合成甘氨酸的,甘氨酸并不是必需氨基酸(必需的是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9种)。所以它虽然丧失了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但是并不会使得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后记:已经两次收到了试题的录用,也给了一定的报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