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学习课程标准体会

(2013-08-17 23:05:37)
标签:

科学本质

科学本质教育

教育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学习课程标准体会

为了准备这次考试,今天上午对《生物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读,在《课程标准》中看到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要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前几天深化课程的培训,陈志伟教授在讲座——《科学本质的教学案例分析》中也讲到了科学的本质,以前还听过好几位著名专家讲过科学的本质,现在在想,既然是生物是科学课程,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如何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科学教育?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科学的本质

关于科学的本质,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在不断深化的。传统的科学本质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知识,最多再加上方法。由于视科学知识是客观真理,人们自然把知识及其结构看作是科学的本质。

科学知识是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所谓科学方法主要是指科学发现的归纳模式,这一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全部事实,对这些事实加以分析、比较和归类,从这些事实中抽离出普遍性原理(假说),以及在事实中重新检验已经提出的假说。这是人们公认的科学方法,而且可适用于任何学科领域的研究。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科学的本质主要体现于科学方法之中。

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受建构主义的重大影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构主义否定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科学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可变的东西,不能体现科学的真正本质。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质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总之,建构主义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的否定启示我们,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

 二、科学本质教育的价值

科学本质教育过去是我国科学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中,我们应从课程与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对科学本质的教育。因为科学本质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的方法与过程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三、科学本质教育的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我们在科学本质教育上可以实施以下建议。

1.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实际上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简略的重演。《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的程序表述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实践表明,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会像科学家那样,要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顿悟、充实与兴奋,从而认识和领悟科学的探究本质。

2.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

3.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以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为中心,强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科内容,把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整合为一体,以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4.注意学科间的关系

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知识以特定的科学主题整合起来,由此突出科学的整体性,形成各门学科知识有紧密互动关系的知识块,而不是分离的知识点。

5.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融合科学史由于科学史能更加真实、丰富地反映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科学的演变过程,因此,从科学形成过程的历史中可以感受到前人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出的巨大的创造智慧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因而科学史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对于理解科学本质而言,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融合科学史,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框架中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概念、定理和理论的发现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更准确地领悟科学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