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胞间完成信息交流的物质——受体

(2012-06-19 23:56:26)
标签:

糖蛋白

受体

教育

分类: 专业知识的充实

    细胞间完成信息交流的物质——受体

   2010年安徽高考试题: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解析:通常情况下,细胞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需要受体来完成。
    但也有特例,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所以B答案错误
    受体在药理学上是指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不同的受体有特异的结构和构型。
    受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意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它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 配体

    在多细胞高等生物体内,细胞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信号分子实现的,信号分子包括蛋白质、肽、氨基酸、核苷酸、类固醇、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溶于水的气体分子,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这些信号分子大多数由信号细胞分泌产生,有些是通过扩散透过细胞膜释放,有些则是和细胞膜紧密结合,需要通过细胞接触才能影响到和信号细胞相接触的其他细胞。

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都是通过一类特异的蛋白质——受体实现的,受体能特异地识别信号分子。靶细胞上的受体大多数是跨膜蛋白质 ,当受体蛋白和细胞外信号分子(也称配体ligand)结合后就被激活,从而启动靶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级联反应。有些受体位于细胞内,信号分子必须进入细胞才能与受体结合,并使受体激活,这些信号分子都是分子量很小而且是脂溶性的,能扩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分泌性信号分子作用途径:

* 旁分泌

由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只是作为局部的介导物,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称为旁分泌。旁分泌的信号分子由细胞分泌后,不能扩散至较远的距离,这种信号分子很快地被邻近的靶细胞摄入,或被细胞外酶降解。

* 突触

在较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内,神经细胞(或神经元)能通过轴突与相距较远的靶细胞接触。当神经细胞在接受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细胞的信号而被激活后,就能沿轴突传输电脉冲,脉冲到达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时,就能刺激末梢分泌神经递质。神经末梢在化学突触和突触后靶细胞接触并释放神经递质给靶细胞。

* 内分泌

能分泌激素的信号细胞称为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进入血液再到达分布于生物体其他部位的靶细胞。内分泌信号与突触信号相比,前者因通过血液扩散故速度慢,后者不仅速度快而且精确。

* 自分泌

有一种信号途径是联系同一种细胞,或信号的靶细胞就是产生信号的细胞本身,这叫自分泌。在生物体发育和分化过程中,一旦某一细胞已定向分化,这个细胞就能分泌自分泌信号分子来增强这种特异的分化过程,因此自分泌信号被认为可能是生物体早期发育阶段以群落效应为基础的机制。

* 间隙连接

一种能使邻近细胞协同的信号分子作用途径是通过间隙连接。这种直接使细胞膜连接的通道能使细胞间交换一些小分子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如Ca2+和环腺苷酸(cAMP)等,但大分子信号分子不能通过。

细胞膜受体蛋白有三种类型: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膜受体作为信号转导体,能以高亲和力与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结合,再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一个或多个信号,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物行为。

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参与电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快速传递,这类信号由一部分神经递质介导。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能改变受体的结构,使离子能通过由受体蛋白构成的通道,进入突触后细胞,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2、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间接地调节其他膜结合的靶蛋白,这些靶蛋白可以是酶或是离子通道。受体与靶蛋白之间的联系是通过GTP结合调节蛋白(简称G蛋白)实现的。如果靶蛋白是酶,那么靶蛋白的激活就能改变细胞内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分子的浓度;如果靶蛋白是离子通道,那么就能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3、酶偶联受体

酶偶联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受体蛋白本身就能发挥酶的功能,或激活与受体相关的其他酶蛋白。这类受体的配体结合部位在细胞外,催化部位在细胞内。这类受体的酶活性主要是蛋白激酶活性,或与蛋白激酶相关的活性,催化靶细胞内与信号转导有关的蛋白质磷酸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