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标签:
芦荟特殊光合作用景天科植物pep羧化酶 |
分类: 试题研究和分析 |
试题中引出的问题:芦荟的光合作用过程是怎么进行的?芦荟夜晚是怎样吸收二氧化碳的呢?
芦荟不但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且在夜间还可以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净化室内的空气。芦荟可以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甲醛,栽几株芦荟,就等于在家里安装了几台“生物空气清新器”,时时刻刻都在净化居室环境。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长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芦荟已无力彻底清除吸收时,会在叶部出现斑点,报警你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的。
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物是怎么吸收二氧化碳的呢?
这些植物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它们在夜晚气孔开放,植物通过PEP羧化酶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然后再转变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到了白天气孔关闭,液泡里的苹果酸逐渐转化并释放CO2,CO2进入叶绿体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
这类植物光合作用的这种特点,与它们生活在极度干旱的环境有关。
景天科等植物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的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称为CAM途径。
CAM最早是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的,目前已知在近30个科,1万多个种的植物中有CAM途径,主要分布在景天科、仙人掌科、兰科、凤梨科、大戟科、番杏科、百合科、石蒜科等植物中。其中凤梨科植物达1千种以上,兰科植物达数千种,此外还有一些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CAM植物起源于热带,往往分布于干旱的环境中,多为肉质植物(succulent plant),具有庞大的贮水组织,肉质植物不一定都是。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剑麻、兰花、百合、仙人掌等。
下面提供两题有关“特殊”的光合作用题目。
(2011年广东高考题)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