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2012-02-04 19:37:11)
标签:

芦荟

特殊光合作用

景天科植物

pep羧化酶

分类: 试题研究和分析

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芦荟

试题中引出的问题:芦荟的光合作用过程是怎么进行的?芦荟夜晚是怎样吸收二氧化碳的呢?

芦荟不但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且在夜间还可以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净化室内的空气。芦荟可以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甲醛,栽几株芦荟,就等于在家里安装了几台生物空气清新器,时时刻刻都在净化居室环境。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长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芦荟已无力彻底清除吸收时,会在叶部出现斑点,报警你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的。

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物是怎么吸收二氧化碳的呢?

这些植物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它们在夜晚气孔开放,植物通过PEP羧化酶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然后再转变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到了白天气孔关闭,液泡里的苹果酸逐渐转化并释放CO2,CO2进入叶绿体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

这类植物光合作用的这种特点,与它们生活在极度干旱的环境有关

景天科等植物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的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称为CAM途径

CAM最早是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的,目前已知在近30个科,1万多个种的植物中有CAM途径,主要分布在景天科、仙人掌科、兰科、凤梨科、大戟科、番杏科、百合科、石蒜科等植物中其中凤梨科植物达1千种以上,兰科植物达数千种,此外还有一些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CAM植物起源于热带,往往分布于干旱的环境中,多为肉质植物(succulent plant)具有庞大的贮水组织,肉质植物不一定都是。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剑麻、兰花、百合、仙人掌等

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蝴蝶兰

下面提供两题有关“特殊”的光合作用题目。

2011年广东高考题)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1)依上左图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O4           (”)ATP和NADP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2)从上右图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1)有   呼吸作用合成      叶绿体在无光时不能合成ATP[H]    气孔关闭  2)长期干旱(长期缺水)   遮阴    (3)全能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011年嘉兴市基础测试题)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例析植物中“特殊”的光合作用

      1)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答案:(1)温度、光照强度、水分等  (2)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   呼吸作用产生的(3)植物A基本不变,植物B下降的 (4)炎热干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