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2010-09-01 07:21:12)
标签:

李忠海摄影

杭州

旅游

六和塔

钱塘江

杂谈

分类: 华东-苏、浙、皖、闽、赣、鲁

  除了西湖的山水,六和塔也算得上是杭州的标志。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水浒传》中提到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腊,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内,鲁智深与武松忽听得钱塘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钱江潮,以为是战鼓声,便起身准备迎战。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于是顿悟,马上斋戒沐浴,回到六和塔内静坐,不一会就化仙而去。此次陪朋友去杭州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看鲁智深圆寂之地“六和塔”,他听百家讲坛鲍昆山先生讲解《水浒传》之后,深深地喜爱上了这个“杀人放火”的花和尚。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靠近六和塔,你就靠近了庄严。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六和塔为砖木结构,塔分十三层,两层为一节,共为九级。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靠近六和塔,你不必刻意寻找,一眼你就可以看到远古,仿佛千年前的一片红云悠然飘在新时代的天空,好比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一对梦幻般组合,那是一个梦和另一个梦。这种神妙的关联,让古塔忽然变得年轻,且永生。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在我的感觉中,虎丘的斜塔虽好,但没有六和塔的庄严;大理三塔虽然别具一格,但没有六和塔的宁静;北寺塔虽然凝聚着一代帝王报恩的美意,但没有六和塔的和谐。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消融不了的,而且永远无法消融,唯参天的古木和满天的飞花在见证:“六和楼塔”及“六和”亘古的钟声。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六和塔在历史的蹉跎下,愈见苍凉的愁颜隐埋于斑驳的木门背后,哀叹着多少岁月所漠视的它存在的逝去和逝去的存在,往日的繁华流淌出今日看似游人如织,实则沉寂的落寞,真可谓花谢花飞飞满天,静听回声声满盈,可又有谁真正听懂了这历经沧桑的六和晨钟暮鼓?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山是水的溯源,塔是山的悬念。六和塔是真山真水真性情的缩影。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曾有人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同保俶塔和雷锋塔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六和塔,喜欢它的古朴,幽静,还有它的沧桑。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访鲁智深坐化之地:六和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