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基础训练进行到底

(2021-01-04 16:44:30)
标签:

杂谈

将基础训练进行到底

    到学校调研时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学生的基础不牢,但在课堂观察和查看学生作业布置情况时又经常会发现“重技巧轻基础”和“作业偏难”的现象,一方面抱怨学生基础不牢,另一方面又忽视基础的训练,这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而这一对矛盾又往往不被人重视!前不久,在某次统考结束去学校调研时,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卷中有这样一条题:

你在这次统考的数学考试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大致化了         分钟,语文考试中,大致在作文上化了         分钟

参加问卷的分别是某区域内物理方向和历史方向的最好班级,结果物理方向和历史方向的两个班级在数学的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上花费的平均时间分别是37分钟和47分钟,而在语文考试中化在作文写作上的时间分别是49分钟和47分钟。或许,许多同志对这两个数字并不敏感,为了客观评价这几个数字,我拿着这次考试中的语文和数学试卷去请教了多位学科教学专家,普遍认为作为物理和历史两个方向的重点班,在数学的选择题上所的班级平均时间分别以25分钟和30分钟为宜,花在语文作文写作上的时间均以1小时为宜。当然,即使是重点班级,学生的基础也有不均,不同学生所的时间有所不同但从问卷所得到的平均值来看显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在基础题的掌握上存在不足。或许,有些教师会说,学生在基础题上的得分并不低呀,但试想:“化20分钟的时间得50分”与“化40分钟时间得50分”是同样的概念吗?

许多教师抱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够,碰到有难度的题目往往力不从心,但影响学生综合题得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孩子确实是综合题训练不到位,综合题的分析能力欠缺,但有许多学生,他们的问题往往不是出在综合题本身而且出在基础题上,是由于在基础题上费了太多的时间影响了综合题的解答。这并非信口开河,在同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条选择题:

你认为影响你综合题得分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题还不太熟练,没有足够的解题时间   B.综合题分析能力不够

C.有时会因为较繁的运算导致考试心理烦躁   D.综合题审题能力不够

结果物理方向和历史方向的两个班级都有超过六成的同学选择答案A,另有近30%的同学选择了答案C,仅有不到20%的同学选择答案B或D,这一结果与我们预料的结果相近。

这使我再一次想到多次到南通考察学习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守常务本,狠抓基础,把基础题练到‘手酸’、‘手软’”。我们很多人谈到南通高考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偏见:那就是“糗、死糗”,靠“涮题”成就高考!但我个人认为,南通很多学校确实在“糗”,但不是“死糗”而是“活糗”,他们确实在涮题,但涮的不是“偏题”、“怪题”也不是“难题”,而是对基础题的训练一着不让,将基础题练到“手酸、手软”!

“将基础题练到手酸、手软”,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残酷,但有其自身的科学道理,这也被古今中外许多事实所证实:

·芬奇拜名画家委弗罗基奥为师时,第一课便是画蛋,这一画便是几年,在画蛋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画同一个鸡蛋,扎实的基本功使他最终成为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的一代宗师;

著名钢琴家郎郎9岁时才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10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3岁时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成绩的背后是他每天8小时的基础训练;

当代数学大师邱成桐,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但最让人钦佩的是他在从事数学研究的的生涯中,心甘情愿地将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打基础和练基本功上,他花了近三十年的宝贵时间学习和巩固那些基础的数学知识;

曾记得许多年前,我参加了“五笔输入”培训学习,我的拼音基础很差,因此文字输入主要依懒五笔输入,在初学时老师将“字根表”发给我们,很多学员都背熟了这一张表格(我也背了这张字根表),在拿到字根表后许多同志开始拆字打字了,小时候学琴的经验告诉我这样做不可行。于是,我买了个小霸王游戏机,专门练习打字母游戏,这是一种练习指法的游戏,小霸王的健盘与电脑健盘完全一致,当我了二天时间连续九关满分通过后才开始练字。在这过程中,辅导老师因为我“打游戏”而批评过我,但我还是“我行我素”,最终小霸王游戏的训练使我熟练掌握指法技能,结果在半个月后的测试中,我以每分钟80多字的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个学员,这也为我今天的“盲打”奠定了基础……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深知:快速打字,没有扎实的指法基础是不行的,枯躁的指法练习厚实了我比较扎实的打字功底;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家车已不再是一种梦想,很多朋友也都掌握了驾驶技术。但我们心里都很明确:真正的开车技术不是在教练那里学到的,而是在实践中提升的。这里的实践就是练基础的过程,一个开车基本功不扎实人怎么可能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

学过生物的同志都知道:毛竹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繁殖主要靠毛竹根部竹鞭上的芽,每年3月份由芽生长发育成竹笋再长成新竹,4~5月份为新竹生长旺季,每日可长80~100mm左右,因此,人们几乎可以“看见”毛竹在生长,“听到”毛竹拔节的声音。毛竹快速成长的原因是它大量埋在地底下的竹鞭据研究证实1公顷竹林土层根系的总长度可以达到24620km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么宠大的根系作支撑,怎么可能有毛竹的快速生长?

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础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如此!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扎扎实实地将基础题训练到位、训练彻底!有些同志可能会这样的担忧: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基础题训练过头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进程不会影响学生备考进程其实,这样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要知道只有基础非常扎实了,学生才能在综合题上得心应手,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升,从这个意义来说,暂时的慢是为了今更好地“快”,离开了基础的“快”只能让学生最终落个手忙脚乱

可事实上,有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基础于提高的重要性。前不久,有位教师和我谈起刚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缺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但他对《体系》中体现的“一核、四层、四翼”没有真正的理解,特别是“四翼”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没有理解到位,我想《体系》这么安排很有道理,没有基础作为支撑,“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便成为“无根之木”。

说了那么一大堆“废话”,都在说基础的重要性。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么进行基础题训练呢?我想首要一点是教师要精心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教材知识体系,研究知识点的价值功能,在此基础上明确哪些是基础内容?哪些是提高内容?哪些是重点内容?对学科的教辅参考资料(特别是学生的练习题)要有难度等级分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求每一个学生牢固掌握,尖子生更是如此!在要求上,要求基础题的掌握一个不落,基础题的得分一分不失,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上不留后遗症,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应对一些出现在试卷上的所谓“难题”,才能确保学生在考场上应对自如!其次,在方法上我们提出每天要化一定时间进行基础题训练基础题的训练要做到“重复练、变式练、滚动练、组合练、限时练”

重复练:我们知道任何一门技术,任何一项与操作有关的技能,都是通过无数次地重复才达到熟练程度的,重复是学习各种技能所必需的程序,学生学习的很多技能也是如此!如数学运算能力必须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才能得到提升,这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会算,必须把快速和准确作为训练运算能力的重要标志;语文学习中的背诵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重要才能做到熟记在心,化学元素周期表同样需要多次重复记忆才能让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重复练是厚实基础有效且简单的一种做法;

变式练:基础知识的训练需要重复练,但太多的重复练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在重复练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变式练。变式练习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化概念、规则、数据等方式进行的有效练习,变式练有利于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消除题海战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背景下,通过变式的练习达到重复练习的效果,这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滚动练:严格地说,滚动练也重复练,但不是简单的重复练。滚动练,顾名思义,是每隔一段时间对所有知识进行训练,不同知识点有不同的训练周期且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周期也随之变长,通过滚动练习可以减少学生所学知识的遗忘率,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从许多高考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是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战国时期学者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以及唐代韩愈的“俱收并蓄,待用无遗。”都说明了积累于学习的重要性。

组合练:组合练就是把各种不同的练习手段不同的练习内容,在练习过程中有机地组合的一种练习方法,它与滚动练有所不同,组合练更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知一懂二”、“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在新知识的训练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旧知识,“以旧知引新知,以新知析旧知”,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和组合练达到学习新知,更好地理解旧知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

限时练:限时练就是限定时间的练习。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生平时能够独立地做出某一类题,但一旦到了考场上却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出现极端情形:学生在考场上没有完成的题目,一旦走出考场后立即又能顺利做出了。我们都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临场发挥,但我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平时的仿真练习做得不够,限时练习没有到位。试想如果学生平时的练习一直在比较宽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时间限制的环境下进行,那么他一旦进入具有高度选拔性功能的中高考考场时怎么能很好地发挥他应有的水平呢?衡水中学提出的“不限时不作业”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以上是我个从对基础训练的一点想法,基础训练必不可以,只有将基础训练进行到底,真正将基础训练做到手酸、手软了,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手随脑动”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基础题一分不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