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提升自身听说读写能力
(2015-11-19 23:29:58)
标签:
教育 |
教师,应提升自身听说读写能力
平时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主要方面中,“读”是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则是读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听觉意义上的阅读,而“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理所当然主要是指写作和作业,“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对于教师,同样有“听、说、读、写”的要求,它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听说读写”分别是指听课、说课评课、阅读和写作(主要是教学经验和教学论文的写作),但事实是不少教师在这四个方面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下面分别就这四个方面谈些想法:
一、听
教师的听主要是指听课,或许有人会说,听课还不容易,坐在教室后面,听主讲教师上课,自己在听课本上记录下相关内容,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依笔者长期观察,发现有些教师不会听课,有些教师不会记听课笔记。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听课过程中常见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一次校级公开教学活动前,我有意做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我在教师休息室为每一位听课教师发放一张调查表,要求在听课前完成并交到主席台前的意见箱里,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否知道要听的这节课的内容”,由于没有在休息室为教师发放听课安排表,结果在回收的170多份答卷中有140多份显示不知道!
案例三:在学期结束对学校教学工作考评过程中,有一个项目是检查教师的听课本,很多教师在听课本上记录得比较详细,但仔细阅读这些听课笔记,发现有两大特点:一是记录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没有听课反思或即时点评。
首先是听有准备的课,这里所说的有准备并不是主讲教师的准备,而是听课教师在听课前要做好听课预备工作,首先要了解课题内容,从而自身要有个大致设计,从而在听课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与主讲教师的做法作个对比分析,分析利弊,这样的听课效果往往要比无准备的听课好得多;其次听课时要把主要任务放在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上,把“观察教”转化为“观察学”,因此建议听课时教师坐在教室的前半部份,这样便于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如果坐在教室最后面,听课教师看到的全是学生的后脑勺,无法从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此外,听课时主张听课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和讨论;再次是要学会如何作听课笔记,听课记录本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实录,而应成为听课教师思考的动态记录,因此记听课笔记时要记下对自已有启示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用语或组织方式,记录下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预设之外的异常情况以及教师的应对策略,同时要带着“脑袋”去听课,要边听边想,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作好即时点评;第四点是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评课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通过相互之间的评课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些听好课后无端不参与评课的人实际上不会听课,因为他们在听课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也就不会对所听的课作出正确的评议。
二、说
三、读
这里的“读”主要是读书,随着电视、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读书已逐渐在我们生活中消失,“一杯清茶一本书”的场景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淡出视线,随之而来的是“低头族”队伍的不断壮大。
2012年4月19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北京公布调查结果,在对我国国民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这说明我国国民对读书的自我满意度偏低,而在人均阅读方面有如下一组数据:我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国民的阅读量之不足。曾有一次去一所学校时我随机问了几位教师一年的读书量,发现能在一个季度认真读完一本书的也不多,作为读书人的教师如此,更何况其它一般的国民呢?教师不读书何以让学生来读书,作为教师理当以读书为乐。
四、写
这里的“写”不是指“写字”而是指写作,这里的“写作”不是写“小说”,而是指从事教学科研的一种能力。很多教师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意写作,而到了评职称晋升时才发现自己的论文不够格,于是突击写作,但结果往往是绞尽脑汁写不出一句话来。其实,写作非难事,只要教师平时多看、多记、多想、多练,文章便自然会从你脑中涌现。为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的积累:一是资料的积累,在研究某个问题之前,应充分了解其它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做的基本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有创新性,如果没有资料的积累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仅费力费时,有时可能会以失败告终;二是知识的积累,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撰写教学论文的物质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就必须在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充电、善于充电,阅读时不要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的,要读些相关学科的甚至边缘学科的东西,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数理不分家”。教师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才能使自己在写作时才思敏捷,思维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三是经验的积累,从事教学工作若干年,总会走过一些弯路,总有一些成功案例,弯路也罢成功案例也罢,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学生、多观察教育现象,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记录下有价值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这些东西记录成文字资料,成为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字不在多少,文不在长短,但要坚持每周写一些,长期坚持,自己手里便有一大堆自己独有的经验资料,当这些经验资料达到了一定量时,便有了写作的欲望。
听说读写,是一个教师基本的能力要求,每一个教师应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会听课、能评课、善阅读、会写作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