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林外史 |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106/001111016368089a7b5a05.jpg
刘心武为何意淫贾珍与可卿有一腿?
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1942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
刘心武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原定为36集,但至23集时因故停播。
2006年4月12日,刘心武应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之邀抵达美国,4月16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次“红楼梦揭密”演讲。
2007年7月,继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
(1)白眼看“刘心武爆料黛玉沉湖论”
红学家(胡适派曹学家)占领红学会及其《红楼梦》刊物,刘心武是大作家,抢占《当代》等文学刊物,与红学会斗法!当今红学,真是春秋战国乱悠悠!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复出布道,提出“黛玉沉湖论”:黛玉是行为艺术的实践者,是穿戴好后自己沉入湖中的。
但是我认为,刘氏秦学之病就在于对后四十回的武断猜测,并进行天花乱坠的演绎,不仅让胡适派恼羞成怒,也让在野派各路红学家笑话!
其实刘心武的沉湖论来源于周汝昌的跳湖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对《红楼梦》文本的戕害,因为他们俩自以为是,主观臆断,都是不同意续书而已!
但林语堂以及钱钟书等小说大家都认为后四十回是很好的!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黛玉之死有三个影射,一是影射英雄,影射史可法兵败后跳江与陈子龙被俘后跳塘,二是影射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之病逝,三是影射董小宛船载病体回江南,而这三个影射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顺治帝,就是宝玉的化身!
历史影射是“取材”,并非一一对应,也非准确对应,会意就可以了。
退一步来说,从感情角度来看,一个为爱而生的黛玉婚姻无望,跳湖与沉湖有什么区别呢!
关于黛玉之死,《红楼梦》续书极为精彩:“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多么强烈的对比艺术,并且续书采用的倒叙,更让人感觉大家都在关注那绽放的烟火,没有人去关注那离人的痛苦!
艺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这一点,刘心武比很多不懂小说创造的红学家更清楚这一点,但刘心武不懂其间的明亡清兴历史,就是其秦学病根了!
刘心武引用很多证据,从只言片语中找到与水有关的所谓线索,但总感觉证据牵强、论证不充足。
其实,黛玉得病死亡是符合逻辑发展的。前八十回都是写病弱身躯的,到后来病情恶化也是情理之中的。难道这个常识我们就忽视了吗?跳湖自杀是烈女子行为,但与黛玉的气质、性格也是有出入的。因为黛玉性格更多的还是多愁善感的一面,性格暴烈、大胆自杀怎么也不是黛玉的做法,所以也要照顾一下黛玉性格发展逻辑。
有专家指出: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在国内和国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定型。它的续本也是相当众多的,仅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红楼梦》续作就有近100种,所续回目数不等,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但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是高鹗的四十回续书。一般认为,曹雪芹只著完八十回《红楼梦》就过世了,高鹗续书使这部经典更加完整。高鹗的续书从清乾隆流传至今,影响非常大,其中“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情节也被认为比较成功。应该说高鹗的续本也是被学界和读者公认了的。
实际上,刘心武的新红学如果获得长久生命力,还是要照顾红学常识、红学传统和作品本身的逻辑发展,如果距离常识、传统、逻辑太远,那就是想象的另类红学了,大家也就一笑了之了。
就我看来,胡玫导演与“红楼梦中人”选秀划开界限是明智之举,但若陷入刘心武派的对四十回的“创造”(譬如刘心武的黛玉沉湖论)则又将陷入泥潭,好在胡玫女士是清醒的,对《红楼梦》学术有客观的评价,也将会规劝创作班底“尽量尊重原著”,这是明智之举,《红楼梦》编剧,本就是世界上最省事的编剧,只要复制现有的一百二十回就可以了,哪里需要你狗尾续貂!
(2)回应刘心武“博斗”新红学
刘心武曾通过《沈阳晚报》表示“对外界(《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中国快报》博客等)所说的新一轮红学论战,他已经做好了论战的准备。”我们尊重作为作家的刘心武老师为中国文坛贡献了《钟鼓楼》等重要作品,但是对其秦学实在不敢恭维!虽然被誉为中国文化批评界最具影响力的朱大可称“中国文坛是空心化的,它已经荣升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厂”,但是我们还是对中国文坛抱有希望。然而秦学能给红学注入清泉吗?不能!
首先,我们要认清刘老师的红学性质!
第一,其学说其实就是曹学的百衲衣皮袍,学习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其黛玉沉湖论就是对周汝昌跳湖论的改造,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好比大树底下好乘凉,你们要批俺,就要先批所谓的新红学泰斗。
刘先生并没有固步自封,吸纳了曹学内部狂人陈林与南京陈国祥与开封赵国栋等三人的“《红楼梦》作者曹頫说”,重登讲坛就说“贾政原型是曹頫,是过继给贾母当儿子的,所以,贾頫的儿子贾宝玉,根本不是贾母亲孙子……”,听了刘心武把《红楼梦》与曹雪芹家谱重新演绎,已经不是周汝昌弟子,而是陈林的新同志!
可见刘老师的秦学皮袍多么时尚!立刻引来旅居海外的搜狐名博周忆清的一段妙评:“争论不争论其实放在肚子里面也可以,某些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且一个真有学识的人,不需要去研究其他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好似有水平,真正有学识的人也不靠跟某些所谓‘名人’合影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第二,在这华美的秦学皮袍下面,要抖的相声包袱却是“可卿与贾珍有一腿”,“黛玉是走进湖底的”等等!在百家讲坛,刘老师标注的名头是著名作家,而不是红学家,讲得自然津津有味,还引出革命家陈天华也是如此下海的。
陈天华还可考证,那俺就请刘老师考证一下屈原是无艺术的“跳江”呢还是有艺术的“沉江”呢?!
第三,讲课为出版服务。《沈阳晚报》开头就是广告:“《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也将于本月14日隆重上市!”
既然刘老师的秦学不良影响大,我们就不能不担心新版电视的导演胡玫被混淆视听,所以不得不从珍爱《红楼梦》的角度对刘老师的论点予以批判!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封面
(本文已经收入华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一书。欲阅读更多内容,请到新浪读书频道“颠覆传统红学研究: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