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新红学宣言:姑妄言之姑听之,石破天惊逗“胡适”!

(2009-04-19 19:09:28)
标签:

文化

新新红学宣言:姑妄言之姑听之,石破天惊逗“胡适”!

新新红学宣言:姑妄言之姑听之,石破天惊逗“胡适”!

============================斯园幽兰=====================

“蔡胡论战”红学之后,所谓考证派新红学主导红学近百年,但红学研究并无考证索隐之分,胡适考证也只是“曹家索隐说”而已,所以被刘梦溪老师悲观预言:“三大死结”。但“三大死结”是曹学死结,不是红学死结。

陈斯园从陈寅恪先师的《柳如是别传》与蔡元培先师的《石头记索隐》发轫,继承1919年民国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与1972年台湾杜世杰的《红楼梦原理》的红楼原创作者吴梅村说,发展成目前最系统吴梅村新说

主要论点如下:

关于红楼作者雪芹的一切都没有正史的证据,都是从小说的红楼开篇与结尾的两句话演绎的!曹雪芹是笔名,可以是曹家雪芹,也可以是吴雪芹”“洪雪芹。譬如序文作者是棠村,即梁清标(1620-1691),如何给1724年出生的曹家雪芹写序?其弟棠村序(脂砚斋语),看吴梅村生于1609年就很合理,而吴梅村与梁清标是密友。

关于红楼主题绝非仅仅是爱情悲歌,而是明亡清兴的一曲挽歌,也不单纯地反清,是对明亡与清兴的文化批判。正面是,反面是;正面是,反面是。正面是戒妄动风月的《风月宝鉴》,反面是揭示理治得失的《资治通鉴》。正反两面一,作者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戚蓼生语),将正反两面演绎均得淋漓尽致。所以红楼有三层,一层看爱情,二层看明亡清兴,三层看悟空!正是:“颜红”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于红楼背景与故事,我个人认为故事取材秦淮八艳与清宫秘史,时段主选1644年国变到1662年南明灭亡的南明痛史。教科书说红楼以四大家族为主线,是很表面的定论,其实甄贾两府才是红楼主线(贾府暗示满清从升到降,甄府暗示明朝从降到升),所以红楼也可以说是胜利剧,不是王国维先生说的彻底悲剧,那是从人生角度。当然,历史并非如此,可是小说不是记录真实的历史,作为小说作者他有大明遗民的蓝图,无关预言的对与错。
    
关于红楼技法,如鲁迅先生所言:“所有的传统写法都打破了”,但更具备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戏剧等西方现代派手法,譬如“一人两面法”,所以我个人认为是写意小说。具体而言:80回通过家庭生活影射的是1644-1662明亡清兴故事,后40回都是小说故事的本身发展需要,当然,后人也增补了一些1685年的康熙朝事情,但与1704年后没有内容关系了。如果说前80回是少女之恋,后40回则是少妇的婚姻困局,人生的苦乐与明亡清兴的批判乃至5000文化感悟,超脱其间。

近百年红学,其实是“红内学”,就是“作者之争”,所以,红学研究要走陈寅恪先师的“文史互证”老路,重点研究红楼文本,才能给考证派新红学末路开拓一条文本研究新丝路,才是解开红楼死结的正途:“红内学”。

“不识红楼真面目 只缘身在曹家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明亡清兴里”! 因此:红楼需要重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重读红楼吧,这样才能找到红学“新丝路,发现红楼“新大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