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红学宣言:姑妄言之姑听之,石破天惊逗“胡适”!

标签:
文化 |
新新红学宣言:姑妄言之姑听之,石破天惊逗“胡适”!
============================斯园幽兰=====================
“蔡胡论战”红学之后,所谓考证派新红学主导红学近百年,但红学研究并无考证索隐之分,胡适考证也只是“曹家索隐说”而已,所以被刘梦溪老师悲观预言:“三大死结”。但“三大死结”是曹学死结,不是红学死结。
陈斯园从陈寅恪先师的《柳如是别传》与蔡元培先师的《石头记索隐》发轫,继承1919年民国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与1972年台湾杜世杰的《红楼梦原理》的“红楼原创作者吴梅村说”,发展成目前最系统“吴梅村新说”。
主要论点如下:
关于红楼作者,“曹家雪芹”的一切都没有正史的证据,都是从小说的红楼开篇与结尾的两句话演绎的!曹雪芹是笔名,可以是“曹家雪芹”,也可以是“吴雪芹”“洪雪芹”。譬如序文作者是棠村,即梁清标(1620-1691),如何给1724年出生的曹家雪芹写序?“其弟棠村序”(脂砚斋语),看吴梅村生于1609年就很合理,而吴梅村与梁清标是密友。
关于红楼主题绝非仅仅是爱情悲歌,而是明亡清兴的一曲挽歌,也不单纯地“反清”,是对明亡与清兴的文化批判。正面是“情”,反面是“政”;正面是“家”,反面是“国”。正面是“戒妄动风月”的《风月宝鉴》,反面是揭示理治得失的《资治通鉴》。正反两面一“显”一“隐”,作者“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戚蓼生语),将正反两面演绎均得淋漓尽致。所以红楼有三层,一层看爱情,二层看明亡清兴,三层看悟空!正是:“颜红”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于红楼背景与故事,我个人认为故事取材秦淮八艳与清宫秘史,时段主选1644年国变到1662年南明灭亡的南明痛史。教科书说红楼以四大家族为主线,是很表面的定论,其实甄贾两府才是红楼主线(贾府暗示满清从升到降,甄府暗示明朝从降到升),所以红楼也可以说是胜利剧,不是王国维先生说的彻底悲剧,那是从人生角度。当然,历史并非如此,可是小说不是记录真实的历史,作为小说作者他有大明遗民的蓝图,无关预言的对与错。
近百年红学,其实是“红内学”,就是“作者之争”,所以,红学研究要走陈寅恪先师的“文史互证”老路,重点研究红楼文本,才能给考证派新红学末路开拓一条文本研究新丝路,才是解开红楼死结的正途:“红内学”。
“不识红楼真面目 只缘身在曹家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明亡清兴里”! 因此:红楼需要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