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春天来到三亚湾

分类: 谈文化 |
作者:沈嘉柯
春日,椰树摇曳的四月,在三亚湾住下来的第一天,我沿着海滩一路走过去。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面孔上都是微笑,或者平静的惬意。
按照心理学里面的解释,日照那么充足,每个人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也分泌充足。人们的心情也是明亮的。
我曾经也看过北方城市的海。比如大连,风从海面吹来,始终有一种凌厉犀利的感觉,整个人很快就会变得干燥。太太告诉我,她对青岛的海留下的印象就是暗沉。
还有厦门的海,我在初春和盛夏天都去过,初春鼓浪屿的清冷,令人诧异。盛夏的时候,小小的岛屿满满的人,沙滩上拥挤不堪。海岸线始终还是太狭窄了。
三亚的海,在春天温暖无比。绵延到远处的海岸线,足够漫长,让不同兴趣,不同年纪的游客,各得其乐。老年人们蹲坐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光屁股的小孩子们一会儿跑到海水中嬉闹,一会儿又跑到沙滩上打滚。
到了黄昏时刻,耀眼的太阳退下。一轮皎洁的新月升起来。刹那间,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心中满是缠绵思念
我这一趟三亚之行,正是来到天涯海角所在的地方,跟当地的市民朋友和读者朋友,分享古诗词的鉴赏。
3月的时候,中文在线高编辑联络我,是否愿意接受邀请,到三亚图书馆做一场文学讲座。恰好我新近出版了《最美古诗词:人生是一场雅集》的赏析文集。
我一听,欣然答应。这岂不是可以工作旅行兼顾?春天去海滨城市走一走,太好了。于是行程定在了4月份“世界读书日”期间。最近这几年,每年春天的世界读书日,我都应邀赴外地讲学讲座,成都、合肥、南京和北京,等等,北方和内陆我早就去腻了。
这是第一次到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我盘算着三天的行程,一定要忙里偷闲,抵达三亚的当天下午,我顿时改了行程计划,蔚蓝天空,蔚蓝海水,在旅馆门口就近买了一枚大椰子,店主打开,塞上吸管,清凉畅快,此时此刻,流汗都是舒爽的。我心意马上定了,把别的工作推迟,在三亚多留两天。如此美景,完成工作之外,时间远远不够。
顶着灿烂阳光,迫不及待和太太携手去了鹿回头公园,三角梅沿途开得绚烂热闹,雪白姹紫嫣红,望之心动。我仰头凝视欣赏了半响。
讲座那天三亚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年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走进来,很积极帮忙整理我预先签名的书籍。壮实的摄像记者赶紧开腔笑道:“人家正在拍呢?特意摆在会议桌上的,你又想收起来!”
馆员忍俊不禁:“不好意思,我又忘记了。
天涯之声广播频道高高大大的的男DJ,还有三亚日报斯文秀气的女记者,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可见平时本地的传媒和图书馆往来也是很融洽,早就熟稔,原本严肃的专访时间,氛围顿时活泼放松下来。
我是后来听说,这一场来了好多古诗词爱好者,读者听众前所未有的热情。
在这么美丽的海滨城市,碧海蓝天,世界各地旅客如织,有一大群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朋友,一起相聚三亚图书馆,赏析古诗词,我特别开心。
犹记得在提问互动环节,一个衣着清雅的老太太站起来,直接就来上一段古诗吟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为她鼓掌喝彩,老太太的歌喉太棒了,诗歌本来就是要唱出来的。
这正是我追求的目标,向三亚市民普及中国古典文化,推进更多人加入全民阅读。我希望大众鉴赏文学,一起来享受文学,而不是把文学束之高阁供起来。
全天的讲座,三亚图书馆做了特别周到精心的安排,在全市的自动阅览借书机都放置了活动海报,周翔馆长全程陪同,大力支持。感恩他们不辞辛劳的工作。
还有从海口特意赶到三亚来相会的多年老读者,还给我准备了小礼物,让我感动。她即将新婚,希望得到我的祝福。这让我百感交集,眨眼之间,读着我的文字的学生读者,也长大成人,也要组建家庭了。我在昔日她珍藏的明信片上,郑重写下我的祝福。
文学本身,就是反映有情众生的一切。从年少,到白头,作家与读者,其实是相互陪伴的关系,共同与岁月温柔相待。
周馆长请我和太太观看了当地有名的情景剧“三亚千古情”。真的很精彩,天涯海角鹿回头改编的传说,当桃花花瓣在现场吹起来,飘飘洒洒,男女主角重新拥抱在一起,看得我潸然泪下。人世间唯有爱情故事不朽。还有古代冼夫人舍生忘死的报国情怀,很打动人,鉴真东渡的特效融入杂技,杂技演员们从半空中相互抛接,看得我一连声惊呼,心脏飞跳。
整个看下来,奇幻之中蕴藏童趣,深情之中又普及了历史文明,难怪本地的朋友都大力推荐一定要看。
讲座结束之后,隔天换到海景酒店住两天。海鲜吃饱,海风吹够,这趟旅行,浮生偷闲。正所谓,知足常乐,且放慢人生的步伐。
从白昼到深夜,我对着三亚的海,发呆良久,神游物外。坐在阳台上,我写了一首短短的诗。我因为文学而来,与三亚结缘,又回到文学之中,收获了属于我的文学情思。
谁在这一刻低头
谁就拥有温柔
潮水随海风而来
淹没我的脚背
我只想,
在太阳下并肩而行
永远牵着你的手
我只想,
过了青梅竹马的年纪
还有两小无猜的心
到了鬓发飞雪的时候
再和你来海边走走
沈嘉柯 作品:《最美古诗词——人生是一场雅集》全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