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前必看!老司机教你买书、挑书、看出版社

文:沈嘉柯
绝大部分出版社是国有的,在漫长的出版事业当中,选题编辑们冥思苦想,文稿四处搜罗,找各路名家求稿,才是真实的状态。
如此一来,一个出版社能不能出好书,完全就看当时他们的运气好不好。名家的稿子供不应求,而普通作者的文章简直就像汪洋大海,满地都是,编辑只能大海捞针,看了几百万字,也未必能找出几篇好文章。有的编辑软磨硬泡,要到名家的稿件,但是那个名家可能那段时间根本就创作不出好作品。
因为创作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有的人年少写出了旷世佳作,有的七老八十了才出好作品。有的虎头蛇尾,有的金子和泥沙俱下。
出版社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简直就是小媳妇,屁用都没有。
http://p3.pstatp.com/large/435800039fe3aa51f9ce
前十年,我给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等中国各大报刊写过大量的书评,算是资深书评人。同时伴随大量的阅读,我自己本身也是作家。这次跟大家走心,好好谈一下选书买书这事。
-
人民出版社:最官方权威的第一号出版社。实力强大,没啥可说的。
-
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副牌,专门用来做文学书的。基本不做小众冷僻的书。
-
三联书店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曾经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后来又独立出来。因为三联的的前老总沈昌文,是一个知情识趣,阅读广泛的人。所以三联最早推出金庸,推出龙应台等等。
-
中华书局:这种老牌子,出了非常多的社科学术经典。然而就因为这个,很多混一辈子虚名的学者,还有一些官样学术大工程大部头书籍,也在这家出版社出。
-
商务印书馆:传统大部头辞典,很靠谱。出学术经典,口碑悠久。但是千万要小心那些社科基金支持出版的学者著作。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什么类型的文学都出。有些别人不敢出的,他们可能也出。
-
作家出版社:小县城文学爱好者,最爱选择的自费出版书的对象。
-
新星出版社:之所以能够推出大量的推理经典,纯粹是打了个时间差。早年推理市场没有完全打开,不算热门。新星很平价的,做了非常多的正版日本推理小说。我之前差一点跟这家出版社有合作,但是给的稿酬低,还要做全版权,也就算了。
现在的日本某推理大咖,经纪代理开的稿酬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要求。谁家公司有钱就在谁家公司出了。
-
上海译文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刚好可以接着上面说下来。村上春树以前一直都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来换到了新经典。因为新经典舍得砸钱买版权。我曾经看过村上春树的散文和小说中文版权报价单。那个价位根本就不是传统出版社所能承受的。
-
译林出版社:出外国文学的传统大本营。优点是严谨认真,选稿子和作家都比较的靠谱。缺的是稿子传统古板,有些甚至无趣。我有两本小说在译林出版社出的,词句表达特别点,编辑就不能接受,逼着改成标准语文的套路。很烦人啊。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经管励志的一把好手。特别擅长包装外国励志大师。比如那本连累靳东出丑的《没有任何借口》,就是一本伪书。虚构作者,内容编造的。十年前就被揭露了,到现在,明星还在提这书。四个字形容,鱼龙混杂。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了一堆知识思想类的书。有的很流行。态度一边倒,赞颂民国范、欧美范。我很是买过几本,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架势看多了也腻。读书,看的是真知灼见,不是屁股立场,坐在那里。
-
岳麓书社:为啥喜欢出古典文学?因为畅销嘛!而且不用版权费。同类型的,还有一个燕山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曾推出过一套超级平价书系六角丛书,基本上都是过了国际版权公约保护期的世界各类文学名著。
-
长江文艺出版社:这些年出的那一堆青春文学基本上都是赶热门,市场一翻脸,乏善可陈。还有一些炒作的文学书籍,过期没人记得了。做的诗歌书,品相非常不错。我觉得吧,它家最大的功劳贡献,是重点做了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畅销耐读,影响深远。
-
中信出版社:背靠大树好乘凉,大集团旗下出版社,包装经济管理书的行家里手。服务于成功人士出书,把书卖给想成功的人。
-
春风文艺出版社:80读者青春年少时候的回忆。因为某书犯了出版错误而被处罚整顿,一蹶不振。早期有些文学类的书做的挺好的。胆儿大。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这家出版社是属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老一辈文化领导创办的,海外侨胞,外国文艺、社科文学都做。出了一批好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买过十几本。常常出一些北大自己的教授学者的书。有时就是无聊的回忆录,琐碎的文化斗争,鸡毛蒜皮的弟子掏钱感谢恩师拍马屁合集。有些书则非常精彩,站在学术前沿,有名校风范。这家的书,一定要选文笔生活化的。故弄玄虚的一般很难看。
-
清华大学出版社:刚签约,我会在它家出一本散文集。毕竟是中国理工类最高院校,我一个文科生没怎么看过他家出的书,没有发言权。
-
中国文学出版社:挺好的出版社,可惜后来被合并改名了。我收藏了一套他们出的王尔德全集据说升值呢。
-
金城出版社:属于中央保密局的国家级出版社,出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后来改制。选题广泛,眼光不错,畅销书多,跟市场走得很近,然而书的品相很一般。
-
九州出版社:这家真的喜欢出厚本书。我都没想过我的那本散文集,会出的那么厚。
-
江苏文艺出版社:这家现在可牛了。国内的畅销书基本上十之八九从这儿出的。品相好,校对认真。如果你阅读面广泛,喜欢精彩有趣的书。直接搜索它。
-
湖南文艺出版社:改制之后,有资本,发展非常迅速。我觉得它仅次于江苏文艺出版社。品相设计非常舍得花钱。
国家企事业改革,很多出版社合并进出版集团,或者换了主管单位,变成股份制。整个出版界重新洗牌了。有的出版社路线风格定位,全变了。
还有很多的出版社,传统老旧保守,脱离社会脱离市场,自己策划选题的能力几乎丧失了。只能引进外援,吸收灵感。最近十几年,很多好书根本就不能算在出版社的头上,而是民营公司想出的点子。头脑风暴,天天折腾玩的创意。
至于图书的纸张,装帧设计,跟出版社本身关系不大。出版机构做书的时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本书当然可以用好纸,请知名设计师操刀封面和全套设计。平装版还是精装版,全彩还是黑白,60克还是70克纸?那就要看作者本人有没有市场号召力,预先计算成本的。凭借经验判断市场分析,某类书卖的不多,可能勉强保本,哪怕书的内容写得好,也不能用太贵的纸啊。
现在纸价连年飞涨,出版社也好,图书公司也好,都变成了弱势群体。
出版社就只能作为买书淘书的一个很弱的参考。
http://p1.pstatp.com/large/43570003a3d88dc12370
买书挑书就是两个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随机随缘随便喜,什么都不挑。看什么顺眼就买什么,买了什么就看什么,这是最有自由惬意的读书方式。有时会读到烂书,有的时候会获得意外惊喜。
第二种办法,就是顺着名家的读书线索来买书。这种办法也叫做顺藤摸瓜法,千万注意,我所说的读书线索,并不是指的开书单。很多名家开书单,只不过是报纸杂志的邀请,忍不住就想晒自己的渊博,表现自己的深度,开出一大堆陈年老酱的经典书。
很多的传统名著早就已经脱离了时代,或者已经被别的剖析书消化吸收了,根本不需要读原著!
顺藤摸瓜法,就是在名家写的文章当中,引用的有趣的段落,那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书。真正喜欢和精读了某一本书,印象深刻,才会忍不住引用。
有一本很好看的外国小说叫《伤心咖啡馆之歌》,作者是美国特别棒的女作家麦卡勒斯。这本书早期的一位翻译者李文俊,看见这本小说第一个中国阅读者是钱钟书。以前的图书借阅都有借阅登记卡片。钱钟书也会看的小说,引起了李文俊的注意。他也把这本小说借阅出来,一口气读完,后来翻译为中文发表。
李文俊甚至后来亲自去问钱钟书觉得麦卡勒斯怎么样,钱钟书回答,“挺好的。”
借助大学者的深厚读书功力!他们慧眼识中的书,一般就是好书。
还有个原因是,很多文化名家、名作家自己也是出版人,同行之间非常了解,谁是认真做事的,谁是做好书的,谁的品味好。
我自己从来不看那些伪装高大上的书。写得有趣精彩好看别致的作品,一定是别的名家随笔散文里不知不觉提到的。
简而言之,出版社只不过是一个单位,真正靠谱的是做书的人!
-END-
作者 ·沈嘉柯
公众号|ishenjiake
公号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扫描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