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2016-01-15 22:01:26)
标签:

杂谈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沈嘉柯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有个晚上,我答应一个开咖啡馆的旧朋友,去她店里做读书分享会。坐在现场的中年人问了我一个问题,我看你年纪轻轻,怎么写书的,还写了怎么多,还帮我们这些年纪大你很多的人分析问题。

我当时开玩笑说,三十多岁的医生还不是可以给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治病?

其实这个比喻不恰当。肉体病痛当然跟灵魂差异太远。真实的答案是,因为能够坐在咖啡馆谈人生烦恼,还只是烦恼,还不到有病。

什么北漂啊梦想艰难啊职场成长啊失恋啊,不过是日光之下的寻常烦恼当一个人看过了这个世界最不寻常的一部分后,又怎么会对寻常事情大惊小怪?

我曾经在心理学刊物的夜间热线值班多年,一接电话,全国各地的人们,袒露心扉。闹自杀的,破产想犯罪的,乱伦的,搞基的,绝症的,各种事。 

我当过记者通讯员,一会儿北京采访官员,一会儿接触最底层。

我本科是法律系,同学好友都在公检法,一碰头,就是各种极端故事。我有本小说《平行塔》,就是写的真实案件。

接着电话,把在跳楼边缘的人劝回来,很惊心动魄。活生生在日常生活目睹到心理病态的人,更加惊心动魄。

先说小皮,这是个十几岁的男孩,童年不幸得像所有故事的样板。爸妈离婚,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平常按时去学校,回家上网打游戏,没什么同学玩伴,也没搞早恋。他家在老城区,左邻右舍天天觉得他可怜。他只觉得烦。

有一天切水果,划破了手指,血涌出来他只是惊讶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没觉得很疼。他就心血来潮,在那根手指又割了一下。

等到他在麦当劳里坐我面前说起这事的时候,火炉城市的大热天,他有点得意解开扣子给我看他的胳膊。从手腕到腋窝,粗略心算,没有两三百,也有一两百条了。那是他拿刀子割过的新旧疤痕。一道一道,密密麻麻。

我吸一口冷气,问,这么多,不痛啊?

不痛,很开心。

他的表情完全没有撒谎的意思,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很享受这事。也许哪一天他就这么愉快地杀死自己。但我也毫无疑问确认,这孩子心理得病了,得治。我劝他去治。

但他会不会去治,家人管不管,能不能治好,天知道。这个问题,又抛回了社会。

至于留学回来的莫莫,看上去是个很沉稳的女孩子。但她精神分裂了。不过她的分裂又不是那种明显看得出来的。前半个小时,很清晰谈着天,突然就会拿起东西砍人。

家长带着孩子上杂志社来求救。其实只能吃药,电疗,进精神病院,但家长不肯死心,总想治好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这个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天知道。你真的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突然拿起刀砍你几下。

我工作的那本心理杂志,有个专栏作者,是个资深咨询师,接过类似的活。病人发病,差一点砍到他,幸好他跑得快。后来,他花了十万块,给自己加装了全套安保。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这是很大一笔钱。

后来国家的行业规范出来了,精神病得看精神科,心理咨询师没处方权,不能接病人。

很多人不知道,亲朋好友里的这些病患,不是心理有问题,不是说服教育和安慰就能治好的。

还有我的同事,一个美术设计师,被头儿怀疑心理有问题,建议她去参加培训班,为期两周。等到她归来,我将信将疑问她,具体活动是什么,有用么?

她说,原来是十几个人,听听课,说说话,相互自我介绍,等到熟悉了一阵子,大家不知不觉把自己生命中的伤痛悲哀,都讲出来了。有的人的故事,涉及到极度隐私的部分,包括身体缺陷,不便公开的疾病,性取向问题,性能力不足和抱怨,等等。

最后的某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突然,老师说选一个人开始,所有的人都开始陈述对这个人的看法,只挑看不惯的缺点说。

比如我这个女同事,被群起而攻之,你这个女生一点女人味都没有,邋里邋遢,难怪三十岁嫁不出去。你看你,又黑又矮,简直丢到外面谁都不会搭理。你皮肤差,学历一般,工作收入低。你性格马虎,做事情很不行……之前自己交代的人生经历,顿时变成了把柄。

谁谁谁不能生育,谁谁谁上学时候就流产多次,谁谁谁乱搞男女关系,谁谁谁出轨小三私生子,谁谁谁干了亏心事骗了父母亲人的钱对不起他们!

起先她还还嘴,甚至吵架,但贬低越发升级。最后她实在斗不过群体,情绪崩溃了,当场大哭。就这么轮流上阵,一个都不能少,人人挨批,人人批斗别人。

我听了她的经历,简直要吓尿了。

我问她:“这会不会闹出问题来?”

可是,她说时间久了,便司空见惯。用术语来说,这叫脱敏。反反复复,最后不再敏感脆弱。让他们说,我就是有那么多缺点毛病,可我还不是好好地上班着?

等到一圈批斗后,反过来,再剖析好的一面,彼此安慰。

这简直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水火一起淬炼。

是成灰,还是脱胎换骨,很难讲,看每个人的自身极限。

我后来琢磨她这个经历,旁人的评价,很多是根本就不是事实。有的评价就算是事实,一群轮流被围攻下来,谁都浑身充满问题。

而彼此安慰,恐怕也有群体性的心理暗示作用。

她跟我讲述经历时,已经回到办公室。中午外出聚餐,在很大的太阳下,我凝视了她半天,确定她没事

后来她嫁人生子,忙碌工作。我再见她时赠书给她,她请我吃了一顿快餐。叙旧的时候,我发现她其实跟从前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的女汉子气质,不化妆,不穿高跟鞋,谈吐直白,充满工科院校毕业生的风格。照顾孩子,喂奶,让老公学开车,都是日常琐事。

幸好,她没有变成那种上过这些培训班,就满口“创伤”“潜意识”“童年阴影”“投射”“本能”这些术语的人。

她仍然像个正常的人。

我想,那些心理游戏,也只是游戏,低于生活,也低于人本身。

当然,她是一个少数派例子。也许她内在发生变化,我却看不出来。或者,原本她就是个人生相对单纯的人,在那场成长培训当中,没有致命伤被攻击。

我还是觉得,在庞杂广大的现实世界里,有更加全面靠谱的认知。而人心,也远不止那些心理学流派看似精确术语,貌似清晰完美的理论。

然而,我的这个同事的经历,太典型,多年后,还会想起什么都坦白在网络上的木子美(不加v),以及变性经历都公开了的金星(有个诗人说她是中国心理最健康的人)。

这两位女士在社会上,就像我那个同事在一圈人的小班,是放大升级版。

我想,大概这对于人类本身来说,就是最残酷的心智淘汰赛。

金星剔肉割股,木子美毫无保留。强者本身就是痛苦之上开出的花朵。

挺得过,内心强大,再也不惧任何外界语言和压迫。活成自己,做自己。

那些挺不过的人呢?他们在哪里?过的怎么样?这个世界上,木子美和金星并不多。

但他们值得常人去观摩,借一点小宇宙。人是很奇妙的动物,总有楷模,顽强活下去,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