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人街探案》:一碗好吃的大杂烩
文/ 沈嘉柯 著名畅销书作家、评论家
我先把主体情节剧透一下,没看过电影的注意一下。混在泰国的唐仁,卷入谋杀盗金案。他是小结巴秦风的舅舅。
这起案子是黑帮大佬的黄金被偷,黄金最后出现的地点是佛像雕塑馆。雕塑师颂帕被杀害,现场凶器是佛像手里的降魔杆。降魔杆上有唐仁的指纹。秦风要协助舅舅洗刷冤屈获得清白。
谜底是:颂帕有个儿子丹,跟小女孩思诺关系密切。后来丹失踪,做父亲的怀疑被小女孩谋害了。于是跟踪思诺。
思诺父母双亡,有个养父。养父对小女孩有不伦之爱。于是小女孩编造了一本日记,说颂帕强奸了自己。思诺在日记里幻想自己能够杀死颂帕,应该怎么做才能天衣无缝,把杀人手法也写进了日记。
思诺还制造了自己受不了痛苦抑郁而吞安眠药的现场。养父看到了日记,照着日记里的手法,潜伏进颂帕家里,杀死了颂帕。再伪装成颂帕,召来唐仁。
这中间,思诺的养父用蜡烛昏暗光线,制造出颂帕坐着的影子,打开蓝牙音箱,播放叮叮当当的雕塑声,让唐仁以为颂帕在屋子里专心雕塑。然后用手推车装着自己,最终让唐仁运走自己,逃离现场。
电影里面的主角甚至自报家门,一本一本交代。小结巴男孩秦风提到的推理文学背景,我在这也跟大家分享下。
比如“暹罗连体人”。作者是埃勒里·奎因,想知道这对作者在侦探文学历史上有多牛逼吗?获得过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
秦风提到,真凶其实在雕塑师的家里潜伏了七天,因为摄影监控七天就自动覆盖了,所以根本拍不到犯罪人。这个桥段,来自凶手在被害人家的屋顶潜伏一个月。出自日本作家歌野晶午的小说《求道者密道》。
福翠尔《遗失的镭》的细节,用皮箱装着自己。福翠尔是百年前的推理小说大师级作者。可惜,福翠尔夫妇于1912年搭乘泰坦尼克去英国的时候遇难。
青崎有吾以及《体育馆杀人》的套路,这在我看来,太熟悉了。密室杀人,手推车运送真凶。
小结巴秦风是隔一段,就提一下福尔摩斯。尤其是《四签名》里的名句——“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就是真相。”画龙点睛,指出真相的本义。
电影末尾的反转,忍不住让我想起殊能将之的《剪刀男》。小女孩写日记骗养父,是善是恶,是多疑,还是小女孩的确在布局,她才是最终的凶手?这个小女孩很可能是双重人格。
各种桥段,都为了除掉自己想杀的人。而且还有人说这部电影侧面致敬了东野圭吾。思诺和颂帕儿子丹的神秘关系,很像《白夜行》里的亮司和雪穗。我却觉得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致敬。
最后留下的谜团,我也可以给出一个思路:养父对思诺有遐想,看见思诺和丹亲近,养父杀死了丹。所以思诺想要除掉养父。颂帕是gay,丹和思诺交往过程里,透露了对父亲的厌恶。
于是思诺决定一箭三雕,借养父杀掉颂帕,再想方设法暴露养父的破绽。她利用了养父对自己的爱,养父跳楼而死。她也为丹复仇成功。
真相越神秘,观众越有味。这么一部喜剧,套用了一个破案故事,还借鉴了那么多经典推理文学桥段。至少说明编剧很诚意,导演也够信任,是个有品味的团队。哪怕是抄梗,也是抄的好梗。
推理是悬念为王的小说类型,化用推理小说恰恰是保证电影故事的最有利手法。撇开搞笑,这已经是一部成熟的推理片。
但是光是推理,又未免单调,混杂搞笑进去,人物就可爱起来,小沈阳的囧脸,肖央的浮夸逗乐,陈赫的个性表情,年轻新人刘昊然的本色稚气,运用自如。
最后再说主角王宝强。王宝强在光头导演徐峥手里,已经是利箭,必中观众的心头。在陈思诚手里,更上一层楼,搞笑之外,还让他抒情。一边回忆流落异乡的原因,一边含泪就是克制住不大哭。那一刹那,我被感动了。
这人,天生影帝。
演泰国黑帮老大的是台湾老戏骨金士杰,唱着KTV跟王宝强跳恰恰很有范。医院枪战那一段,长镜头从左到右,缠缠绵绵一分多钟,在高胜美的老歌《往事只能回味》里,慢慢放出来,境界全出。这是地道的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啊!
港台风味,东北段子,恶俗笑料,新的旧的,演技派和小鲜肉,统统都有,全部下锅。
炖啊炖,连汤捞起来,才发现是一碗好吃的大杂烩,滋味全有了。陈思诚东模仿一点西借鉴一些,喜剧搞笑和破案混搭,重新洗刷味蕾。看似乱炖,实则精打细算。
有些东西,生来就是要杂,好比金庸写小说,琴棋书画历史医药政治爱情,每一样加进去,蔚然大观,成为大家。
还是拿吃打比方,天下好吃的食物,吃多了,都不过如此。但好厨子擅长把传统老套的食材,重新组合下锅,油盐酱醋水果海鲜各国各地,玩出新花样。
片尾曲的群欢,又有日剧梗,又有印度片的歌舞特色,一群演员举着啦啦队的彩球唱rap,调侃狄仁杰过时,向柯南致敬。
这几年大片烂片好片一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其实,恰恰是中国电影真正繁盛的到来。片子越来越多,才能越来越类型细化,才能玩出混搭,让我们尝到新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