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片别忘了本

(2013-03-20 03:18:41)
标签:

文化

分类: 谈文化
 

港片别忘了本
 
原载《长江商报》 (评论人)  沈嘉柯


      像我这一代人是看着港片长大的,曾经有多么神魂颠倒无限痴迷,如今就有多么乏味失望。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三百多部影片里,港产电影少得可怜。港片没落说了好几年,现在真的是惨淡至极。难免让人唏嘘,唏嘘完了又忍不住要骂一句,活该。
      大把演员导演北上,诚惶诚恐找金主合作,积极主动“接地气”“受约束”“被审片”,拍出一部又一部大小烂片。比如那部烂到一定境界的《画壁》,导演还是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呢。因为委屈,所以萎靡?同样是看广电总局的脸色,内地影片也少见烂到那么个程度的!
      几十年前港片就好混吗?不好混。一样辛苦一样拼命,演员们时不时黑道威胁,被枪指着头去拍。一年上千部竞争激烈,为什么就能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拼出一片天?
      前任金像奖主席文隽就看得明白透彻,港片以前之所以迷人,就在于纯粹。娱乐商业,那就纯粹的娱乐商业,类型鲜明。枪战就枪战,文艺就文艺,古装就古装,神魔就神魔,搞笑无厘头就搞笑无厘头,爱情催泪就爱情催泪。当然电影本身可以掺杂一点各类元素,但一定在大方向,在大卖点上,头脑清晰,思路不乱。
      文隽还说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港片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实战出来的,想干这一行,先去片场跑几年龙套,打几年杂。花里胡哨的理论丢掉了,才能和观众融洽,用浓浓的市井基调,赤热鲜活的小市民情怀打动人。中国内地城市化进程的意义之一,也无非是让更多老百姓成为解决温饱走向富足的小市民,然后有能力消费电影娱乐。
      内地电影大多不好看,也是因为那一股子学院气,端着虚架子,惹人厌烦。这种东西躲都来不及,怎么能去迎合?电影诞生之初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满足大众声色消遣所需,除非完全烧钱自娱自乐,成为艺术的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数必须直奔主题,服务观众。
      正因为目的纯粹,类型细分,所以做到了极致,优点突出张扬,好导演搞出了好片子,好片子又捧出好演员,梁朝伟、林青霞、张曼玉、张国荣……他们在《东成西就》里疯癫搞笑,在《东邪西毒》里深沉痴情,我也丝毫不觉得别扭。打个有内地特色的比方,编《故事会》的时候,就绝不会搞出《人民文学》的腔调,否则那叫神经病,两头不讨好。
      观众冲着念旧可以买账,但没法一买再买。其实观众所求也简单,一个字,纯。想吃的就是你那个港味,那是港片的根本。要吃内地口味,我们这有大把内地导演下厨啊,何必去吃港派电影人士极力迎合内地炮制的怪味。中国市场大,竞争也激烈,谁来拍都是夹缝中求生存。但要夺得观众欢心,还得味道纯粹。
      某个角度看,港片还不如康师傅方便面,人家就靠红烧牛肉面打出江山,至今也没丢掉发家之本: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



(见报用的另外笔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