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文化:沈嘉柯《平行塔》以心理学小说推动社会关怀

标签:
杂谈 |
《平行塔》封面
沈嘉柯:以心理学小说推动社会关怀
著名青春作家沈嘉柯近期出版了一部社会派推理小说《平行塔》。 这本小说堪称沈嘉柯最具悲悯情怀的社会派推理力作,拥有挑战日式经典推理小说的完美悬念,同时书写了数十年无人涉足的心理题材。为沉沦在社会隐蔽角落的不幸者,谱写救赎的哀歌。小说面市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平行塔》以真实案件为背景,书写了一个融合心理学的险峻悬疑故事, “全职太太敏行返家途中,偶遇两只待宰杀的麋鹿。麋鹿眼眸仿佛具有某种魔力,敏行在无形的感召下,卷入一起偷窃行为。两年多后,敏行在愚人节那天,突然收到丈夫志远的邀请便条。当她赴约,却不见志远出现,而是收到一个惊人的指令。潜藏已久的恶意预谋,就此开始运行。万分困惑的敏行一路探查,逐渐逼近谜底。她找到了纵火案件的当事人,一个年轻的男孩。敏行终于与男孩当面对质,就在她以为将要获悉真相之时,又坠入新的迷宫。覆盖在时间灰尘下的旧日惨案,竟有额外的秘密知晓者。敏行的意志抵达失控边缘,就在她的心理防线接近崩溃之际,一个新的小生命也同步孕育在她腹中……”
这部作品是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追究犯罪的动机,而不是杀人手法,逐步向着探究人性深处的困境前行。标志着作家从个人抒情写作,过渡到深度关注社会化问题,渗透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阅历和专业背景,从事心理学杂志的工作,又对法律个案故事的卷宗有所了解。
沈嘉柯在写《平行塔》之前,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柴静的新闻采访——去女子监狱,采访那些杀死自己的丈夫,杀死孩子的父亲的女人。之后他在继续查阅资料时,进一步查到了,在我国这样的群体还有很庞大的存在。 他提及, “平时我们所能看到的新闻报道,只是案件的发生和审判,对之后的事情关注不多,或者连这些案件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也许是因为我之前养成的心理学分析的习惯,总想去挖掘背后的东西,深层的东西。 当人生进入无法解决,有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专业技术予以心理治疗的时候,文学成为另一种治疗渠道,可以从文学里知道别人的心理,产生共鸣,以至于不孤单,这是文学的柔软性和善意性。”
《长江商报》推出的作家专访中称“把社会派推理、心理学背景、日式经典推理小说的完美悬念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精彩小说,吸引你,迷惑你,又震动你,以我之见,足以重塑中国悬疑文学的新格局。”还有媒体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推理类型文学,也步入了成熟的阶段。作家不满足于纯粹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还要借着推理的体裁走向社会化的探讨。寻找案件发生的社会原因的同时又对社会进行批判。
小说里尤其关注家庭创伤中的青少年,在一个心理援助救济资源还非常匮乏的时代,在一个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担起专业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大环境下,沈嘉柯说:“文学融合心理学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当然不能代替病理性治疗,文学的作用不多不少,就像是亲善使者,能够以最温和的表达方式,最容易获取的传播渠道,给人以一份心理学认知的理解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