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玉人的再分析及变化进程图解

标签:
齐家文化墨绿色玉材玉人古玉特征文化 |
分类: 习玉心得 |
http://s9/mw690/44543372gd80184276ec8&690
http://s7/mw690/44543372gd81505c448c6&690
http://s2/mw690/44543372gd801838f61c1&690
http://s11/mw690/44543372gd8150b506dea&690
http://s6/mw690/44543372gd80196d805e5&690
http://s10/mw690/44543372gd815101ee3e9&690
http://s5/mw690/44543372gd801976a1dc4&690
http://s16/mw690/44543372gd81514ba773f&690
http://s13/mw690/44543372gd80198ced3cc&690
http://s9/mw690/44543372gd81519d28848&690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不少的钙化处都有了明显的玉性恢复。玉人上手细腻润滑,但缺少油糯的感觉,透光性相对较差,我反复将其与手中的一件和田碧玉玉的手串作感观上的比对,硬度,质感,色泽都无明显的差异,但这件玉人的玉表如同瓷娃娃般没有和田玉那样油油糯糯的特征,因此个人认为她的材质应当不是和田产碧玉,而是同和田玉高度近似的一种墨玉玉材,再来看几张图片。
http://s3/mw690/44543372gd81575f0e3a2&690
http://s13/mw690/44543372gd815787ba64c&690
http://s5/mw690/44543372gd815a8bd8404&690
在古玉鉴识领域,10个人可能会对同样一件玉器有着10种不同的见解,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所能做的,只是将器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在玉友们面前,孰是孰非,玉器自己来诠释,玉友们自行来判断。恩,接下来呢,我们来“看图说话”。贴一组微观图。
http://s1/mw690/44543372gd82897f7df80&690
http://s15/mw690/44543372gd8164f89df2e&690
http://s3/mw690/44543372gd816523bf6f2&690
右眼玉质钙化处依旧湿润有加,阴线线底包浆同玉表完全一致。
http://s9/mw690/44543372gd8165fa74e68&690
http://s10/mw690/44543372gd828b2b2f1b9&690
身体与腿部及手部的连接处(因是跪姿么),看看这些古老的碾琢痕迹,这些看似凌乱的细小的阴线以及一些微小的突起物(一种次生现象),我每每看到这些状态就会出现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或许在我的潜意识当中我认为这就是世上最淳朴但却是绝美的艺术品。
http://s15/mw690/44543372gd828c94c30fe&690
综上所述,这是一件墨绿色高密度玉材所琢制出的跪式玉人,从玉材、形制、明显干燥土坑的出土特征、特有的瓷器般的玉表特点及图片所提供的所有的信息,可以证明其是来自于现在的甘肃一带的齐家文化时期的玉人形象。4000年前的先民们非常重视种族群落的生殖繁衍能力,以此来壮大自己的群体力量,也就是常常提及的“生殖崇拜”,因此精心琢磨出了这样一件孕妇形象的玉人,可能是做为一种部落的图腾符号或者是祭祀礼神用的器物,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至于这件玉人所包含的古玉特征,您通过图片认真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