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收藏,大智慧之刚卯篇

标签:
汉代刚卯铭文殳书铁沁 |
分类: 习玉心得 |
http://s6/mw690/44543372gd79c348a1525&690
玉质很熟了,布满了小的裂隙,似冰裂非冰裂?底部有饭糁现象。注意观察顶部沁色部位,肉眼看得到的小裂纹穿插于沁色之中,相对独立。
玉质很熟了,布满了小的裂隙,似冰裂非冰裂?底部有饭糁现象。注意观察顶部沁色部位,肉眼看得到的小裂纹穿插于沁色之中,相对独立。
沁色入沁的部位(沁门),渐进性,层次性,包浆的一体性,立体鲜活。有些古玉的沁色是沿裂隙进入,也就是裂隙作为了沁门,而有些古玉遇裂隙会阻断其入沁的通道,同一件玉器也常常会有这两种状况并存的现象,就如同之前写到过的一件战国黄玉玉斧的受沁特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5433720102e1t1.html。那么体现在这件器物之上,为什么同样是铭文的线刻,有些被沁成了铁沁的色泽,而有些字迹被沁色环绕却仍然清晰可辨,思考一下,您懂的。如若所有的字体线刻都在沁色之上或是全部受到了沁染的话,嘿嘿,您也懂滴。只是工序前后次序的问题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9ZH00SIGG.gif。当然,玉材、形制、包浆,碾琢的痕迹、受沁特征、坑口环境、以至针对于这件刚卯所采用的“殳书”这种似懂非懂的字体等等等等都将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这一处特点就更加明确了,同时存在有机物质的沁入。哪位高人告诉我,为什么拍出来的色泽会这样亮丽,实物可不是这样的么。
http://s16/mw690/44543372gd79c7afecaef&690
上面那些图是睛天阳光充足的时候拍的,这张是阴冷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但都是完全的自然光状态下,字迹非常清晰了,您能认清楚上面哪些字?
上面那些图是睛天阳光充足的时候拍的,这张是阴冷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但都是完全的自然光状态下,字迹非常清晰了,您能认清楚上面哪些字?
下面贴一组微图:
看这些铭文的线刻,边缘圆润,线底深浅不一,粗细不等,线底内包浆完好,与玉表浑然一体。此面没有被沁染但玉质的熟旧感依旧强烈。
下面几张图您自己来体会???
http://s11/mw690/44543372gd79cd5b5332a&690
http://s3/mw690/44543372g7bf615dfd272&690
http://s13/mw690/44543372gd79cdc387dfc&690
http://s3/mw690/44543372g7bf615dfd272&690
http://s13/mw690/44543372gd79cdc387dfc&690
http://s3/mw690/44543372g7bf61ac61cc2&690
http://s9/mw690/44543372gd79d0c49a938&690
上下孔洞微观图,可以看得清楚吗?一面孔洞边缘内物质较为丰富,而另一侧相对而言要简单得多。这个道理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http://s9/mw690/44543372gd79d0c49a938&690
嗯,汉刚卯介绍完毕,请指正。
前一篇:说说古玉的红色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