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让景区变身垃圾场(图)

标签:
情感中秋国庆双节景区变垃圾场清洁工遭遇“垃圾劫”丑陋的中国人 |
“中秋十一”双节的到来,除了让高速变拥堵,景点只有人可以看,继三亚海滩变成“垃圾场”后,长沙烈士公园也经历了一番“垃圾劫”。与此同时,位于北京的天安门也正遭遇着垃圾的“洗劫”。据《北京晨报》报道,2012年10月1日,天安门地区共清理生活垃圾7900余公斤(近8吨),比去年同期多25%(6300余公斤)。当日,天安门共出动各类环卫作业车辆47部,80余车次,460余名环卫工人三班倒,全天执勤。垃圾遍地,使各景区清洁工“供不应求”,清洁工变身“垃圾侠”,专门清理那些有人留下的垃圾,辛苦自不言说。有的清洁工每日要弯腰5000次,有的清洁工则只能睡4、5个小时,尽管有些人认为这几天清洁工赚得比平时多,还有额外补助,但这是他们应得的,而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游客的“丑陋”,中国人的“丑陋”!
2012年10月2日,长沙市烈士公园里游客扔掉的垃圾随处可见。10月3日上午,公园里游客已经聚集了不少,游乐设施下都等满了排队的人群,而在出售烤串、盒饭的区域,地面的垃圾更显得触目惊心。不管是花坛边,还是树林里,只要有可以坐下的地方,就能看到一圈圈的垃圾。烈士公园一名相关负责人介绍,逢年过节,公园的垃圾都会成倍增长,从长假第一天至今,公园每天至少有30吨以上的垃圾产生。600多个垃圾桶分布在园中,70多名清洁工一起上班都搞不赢手脚。而垃圾也主要以烧烤签、一次性碗筷、各种零食包装袋为主。“平时晚上留人值班搞卫生就行,现在所有保洁都要加班,最忙时到凌晨1点,休息4个小时又要上班了。”
双节期间各景区车堵人拥已经让游人烦燥不堪,现在媒体又曝出海南三亚、长沙各个公园垃圾满天,无疑会给快乐的游人心里添堵。人们也许会问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我们的节日游要变成一场无序的狂欢?文明旅游离我们还有多远?!
也可能因为今年的双节时间长,加之国家出台的车辆免费通行、部分景区降价的利好,让国人无比欣喜,所以,今年举家出行的人数明显多于往年,景区车堵人拥成了一种必然。不过这些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控制。但景区垃圾成堆还是多少让人有点失望,因为这完全是一场“人祸”。
天灾不可控,人祸可以防。面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们难有大的作为。但对景区垃圾成堆,我们真的无所作为吗。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都是游客的举手之劳。因为景区这些垃圾都是游人造成的,每一堆垃圾的背后对应的是具体的游人。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自觉做到不给景区制造垃圾,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走,何来景区垃圾满天。
乱丢一个烧烤签、饮料瓶、饼干袋等,在一些游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折射的是社会文明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正是不起眼的一次乱丢,才使长沙烈士公园一天产生垃圾30多吨,使景区内变得脏乱不堪。
如今节多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生活也变得幸福了,但游客的文明素质也亟待升级。不然,景区垃圾成堆的闹剧还会在今后的节日里上演,进而破坏景区的环境和人们旅游的快乐心情。
三亚海滩和长沙烈士公园内垃圾遍地的现实给游人一个警醒和启示:提高旅游文明刻不容缓,节日旅游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2012年10月1日,海南三亚,景区工作人员在清理沙滩上的垃圾。
2012年10月4日,十一黄金周期间,八达岭长城上游客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
2012年10月1日早晨,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长达2.8公里的海岸线长,遍布5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均是昨夜市民及游客赏月留下的,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三亚河东环卫局、大东海管理公司等单位出动600多人对沙滩垃圾进行清理,用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
再看看2011年中秋节的三亚海滩。2011年9月13日,中秋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员工冒雨海边捡垃圾。
2012年10月3日,中秋、国庆长假的第四天,当日入青岛旅游的游客数量达到高峰,各景区游人如织。这样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道路拥堵严重,由于游客乱扔垃圾,海边污染严重。另外,一些游客为了节省时间翻越道路护栏,十分危险。
来自一条《人民日报》的微薄说:国庆日,在三亚大东海,在北京天安门,在深圳大梅沙,当如潮游客散去,留下的是被随手四处丢弃的垃圾,遍布海滩、广场、公园,数以吨计……出门在外的旅途中,行为举止少了顾忌;公德心缺失的现状下,公共空间被极大忽视。文明旅游,请从自我做起,从自带垃圾袋做起。
我们都知道,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公共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唾弃、耻笑。这就是每每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人们都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的原由所在。
记得梁启超曾经说过,“公德”是中国人最缺乏的品德之一。中国人虽很早就开始注重道德说教,但是偏于私德,疏于公德。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公德心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讲脏话、乱停车、闯红灯、不爱护公物、排队插队、践踏草地等等,而外出旅游随手四处丢弃垃圾,则是其中之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地扩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仅是尊重他人,更是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公德心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社会公民有无公德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所以,我们不能光满足于物质财富的提高,也应该把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放在重要地位——公德馨,方能社会兴、国家兴。
在这个意义上说,公德属于公理,是不需要任何论证的,是每个社会人都要自觉坚持的价值观。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领域和事物。所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中国的国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树立公德意识,让公德之心在言语和行动中升华,用理智美德去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公德水准。也就是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文明语言,行文明之事,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国庆期间,陪妻子到商场购物,见到一位女顾客随手把用过的纸巾丢在地上,正好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看起来三、四的小男孩走过来,小男孩说道:“不要乱垃圾,这是没有公德心的。”笔者不由对小孩子赞赏地笑了,这么小,就懂得公德心,家教真好啊!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养成这样良好的道德习惯,人人都拥有一颗不可或缺的公德心,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富强昌盛,就不会是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