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使者》非第一眼“美女”(图)

标签:
情感《环形使者》布鲁斯威利斯囧瑟夫高登维莱特许晴 |
题记:《环形使者》很耐看,即使看几遍都不会觉得腻,而且越看越有味儿,也就是俗话说的“非第一眼美女”。不像很多大片尤其是国产大片,服饰、明星、妆容、场景什么都华丽丽的,唯有内容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虽说第一眼看上去的确是美女,但实属不耐看的美女。
像我一样看2遍《环形使者》的观众并不在少数。这部被称为比《盗梦空间》还要难懂的科幻、穿越电影在内地的上映磕磕绊绊。起初,该片档期定在9月28日,是唯一一部与四部国产大片同挤国庆档的好莱坞大片,好莱坞大片争锋国庆档,这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算是首次。再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该片被爆料退出国庆档,定档10月11日。再后来,也就是在9月27日下午,该片才又拿到继续9月28日国庆档的批文。一路下来,可谓峰回路转,而观众也得以在国庆假期有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部电影看两遍这是常事,再加上《环形使者》又是一部高智商的结构及其复杂的逻辑性颇强的电影。但如果看6遍,就有点不正常了。在内地影市中,极少有影片被观众看6遍或以上的。之前只听说过《让子弹飞》《画皮2》有被观众看过6遍甚至10遍的经历,当然那些都是姜文或者赵薇的死忠粉丝,可以理解。但《环形使者》作为一部比较小众的好莱坞大片似乎没有理由能让观众有看6遍的勇气与信心。但那天,我在那家影院,就碰到了这么个“疯子”。
他自称是布鲁斯威利斯(《环形使者》男一号)的死忠粉丝,也很喜欢囧瑟夫(《盗梦空间》《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男主角),对内地女星许晴加盟《环形使者》也颇感兴趣,加之穿越、科幻、推理、逻辑等糅合与一身的题材也是其的挚爱,因此一连看了五遍,前天,我去看的时候,是他第六遍看《环形使者》。
两个影迷碰到一起自然话语不断。在影片开演前的半个小时里,我俩在休息处一直聊《环形使者》。他不停地说他喜欢《环形使者》的理由,还问我为什么要看第二遍,并要给我剧透,给我解释什么地方最精彩,什么地方最难理解,什么地方最意外...我也没好意思打扰他,毕竟,看电影时能遇见这么个“影迷疯子”的确也很难得,而且我也是布鲁斯威利斯的超级粉丝,可以说,就这部影片而言,我俩找到了不少共同点。
其实,一般的观众看《环形使者》可能就是看热闹,但真正的影迷、会看电影的影迷则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影片对生命观、价值观的重新架构与审视,让不少真影迷为之讨论不休。在新浪微博上,在豆瓣电影上,关于此的争论还在进行,而且,随着影片继续热映,这种讨论也越加白热化。
《环形使者》最精妙之处就在于能让观众看过之后想发声,有话说。这种延展开来的关于电影影像之外的东西,在观众的讨论声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趣。这也使越来越多的观众想进影院去看这部影片。而就笔者经历,国庆档期,《环形使者》的上座率是非常高的。前天我去买票的时候尽管离开演还有一个多小时,但票基本上已经售罄,我只能买到第二排靠边的座位。后来又了解了一下其他场次的买票情况,基本上也都是爆满。在我所住小区附近的另一家影院,《环形使者》的上座率也都在80%以上,而且从场次来看,《环形使者》也是最多的。
《环形使者》中国与北美同步上映。该片不仅在内地获得了不错口碑(最新票房还未出炉),在北美也是叫好声一片,首映接近3000万(2992万)美元,媒体综评84分,烂番茄方面新鲜度高达93%,179人投出新鲜番茄,13人砸出烂番茄,并获得影评人一致好评。《华尔街日报》《后视镜》《帝国》杂志《Boxoffice》杂志《电影全方位》五家媒体给出满分:
令人激动的动作场面、合乎逻辑的悬念设置、稳健异常的风格展示,演员出色表演以及探讨年轻、成长和个人命运的内涵主旨,一部科幻片在各方面都做到完美;
一次令人震撼的观影经历,这不仅仅是一部好片,还是一部令人敬畏的科幻大作;
虽称不上经典,但不论是片中蕴含的智慧、勇气还是诚意,都让影片无与伦比;
导演莱恩-约翰逊的终极佳作,自2006年《人类之子》后最黑色、最炫酷也是最自信的科幻电影;
《月球》之后最为出色的科幻影片,《12猴子》之后最精彩的“穿越”题材,2012年最完美影片之一,相信我,看了一遍你绝对想再看第二遍;
与现在那些剧情走向完全没有新意的科幻电影相比,《环形使者》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新意,没人能够预料到影片的最终走向,只好跟随着剧情沉迷其中;
影片大结局如此完美地解决了之前所有的剧情矛盾和悬念铺陈,不得不感慨剧本编纂的精妙。
以上评论告诉我,好电影真的是不分国界与观众的。因此,我更加能体会那哥们看6遍《环形使者》的感受了,而我似乎也有了看第三遍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