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嘉著名女书画家曹贞秀砚诗书画印鉴赏考析

标签:
杂谈文化 |
“天造精石紫龙卵,堂凹背洼翡翠斑。虫蛀灵猫巧奇聚,曹姓宗祠墨琴联。”这是笔者撰案头所置“曹贞秀灵猫纹铭联端砚”的砚铭。
砚作老坑天然圆石,石色紫黑,石质温润、细腻、致密、坚实。长21.5厘米,宽23.1厘米,高6厘米。雕刻家剥掉面背外皮,将虫噬洞孔为砚池,深1.1厘米。砚额随形饰两条爬行动物石龙子:一从池中探头睽视,另一从砚额伸躯扭首相对;池旁浅黄色条纹弯曲若细溪。墨堂微凹,灯光下可见两道横贯冰纹,堂心微尘青花,呵气立见雾团;另有翡翠斑纹,抚之如小儿肌肤。将砚横置,堂内蕉叶白花纹酷似一灵猫:头眼、胡须、鼻耳、长尾、瘦腰、细腿挺立活现,堂周沿有明显的摩挲使用痕迹。砚腰呈连卵状,凹凸不平;砚背随石形凿洼,竖书3http://s15/mw690/44487fdfgd88d3b1664ae&690(图1)曹贞秀灵猫纹铭联端砚
http://s11/mw690/44487fdfgd88d52b49caa&690(图2)曹贞秀灵猫纹铭联端砚
行16字楷书砚铭:“只有诗书堪自读,未甘词赋压群流。”款识:“贞秀”,旁钤篆书“曹”。稽砚铭,《曹氏宗谱》有载:“此联系清代女书画家曹贞秀撰书联,为曹氏宗祠通用联。”仔细鉴赏,“赋”、“未”、“曹”、“贞”、“词”五字,由天然翡翠斑纹点缀映衬。(图2)此砚坑、石、斑、纹、铭堪称“五绝”。
所谓端渓籽石,是指端渓老坑坑口碎石屡经数万年山洪冲击碰撞形成的石形。宋代骚人墨客对子石记载颇多。诗人李商叟云:“谁从浴日渊,得此赪虬卵。”欧阳修《砚谱》:“端石以籽石为上,生大石中,精石也。”苏轼《陈公密子石砚铭》:“孰形无情,石亦卵生,黄胞白络,以孕黝赪。”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端州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故谓之籽石。”赵汝珍《古玩指南》注:“圆石即籽石也,今俗谓之石头子,为端石之精华,价最贵。”蔡君谟《砚记》:“崔生居端岩,于后岩百丈坑得紫龙卵。造砚长尺,广减尺之四,厚重粹润,无纤瑕,若有德君子,近手润泽可劘墨。来遗予。”刘敞诗云:“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云是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灵卵石。”南宋高似孙在《砚笺》中引用宋无名氏《端砚谱》:“岩石有黄膘胞络,凿去方见砚材,所谓籽石。”清吴兰修《砚史》:“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孙春岩官肇庆,开釆西洞。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端石翡翠纹、虫蛀,宋人亦有记述。米芾《砚史》:“端人谓青脉为眼筋是也。深绿浅绿者尚足砚,黄碧色为下。”宋叶樾《端渓砚谱》:“在不成眼者为翡翠点,长者为翡翠纹,背同一筋脉。”宋李彦之《砚坑述》记:“翡翠有重绿、浅二种。或成块或斜纹,无妨于墨,惟不适玩耳。”清朱彝尊在《曝书亭集·端石翡翠纹》中云:“凝绿若洒汁谓之翡翠。”宋《端砚谱》:“虫蛀,谓之钻。剥蚀如虫噬,谓之虫蛀。”
稽清代4300多名书画家,爷孙、父子、父女、兄弟、兄妹、姊弟、姊妹、师徒书画家不乏其人,夫妻书画家凤毛麟角。而王芑孙、曹贞秀夫妇为乾嘉年间诗书画坛新添一抺亮色。曹贞秀(1762-1822),字墨琴,号长洲女史,斋名“写韵轩”。(图3)http://s9/mw690/44487fdfgd87b8eb27438&690著《碑版广例》、《楞枷山房集》集、《渊雅堂集》。曹贞秀无金粉之好,工诗善画。能画梅,书法初学卫夫人,小楷宗钟繇、王羲之。其书法为国相刘墉好评,为之题“写韵轩”斋额。“朱竹垞太史审定南宋拓本十三行附曹贞秀临玉版”为士林推重。著《写韵轩集》清乾隆印学家叶廷琯《鸥陂渔话》:“墨琴夫人书法气静神闲,娟秀在骨。名闻海内,盖过其夫,应推本(清)朝闺阁第一。”
http://s4/mw690/44487fdfgd87b5ff939e3&690
2002年7月10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三、1795年至1949年间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193人。”王芑孙、曹贞秀夫妇榜上有名。曹贞秀用印文气十足,《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其印21方。其中“初学卫夫人”闲章,(图8)钤乾隆五十七年(1792)王芑孙、曹贞秀真书前后赤壁赋合卷。是年曹31岁、王38岁。印文语出杜甫《丹青引》:“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此印示其书法起步以晋代著名女书法家卫铄为导。“曹娥”(图9)印,为曹贞秀寓姓闲章。“娥”指美女、美好的意思。此印既示对东汉孝女曹娥的敬重、仰慕,又抒曹氏襟怀。闲印“归太原”,刻于王芑孙逝后。印意寓示墨琴女史“夫唱妇随尽妻道,忠贞不逾归藉里”。另有“墨琴”、“曹贞秀”“长洲女史”、“写韵轩”、“樱桃馆”等印。
余15年前公差上海,途经苏州偶得曹贞秀藏“紫袍玉带”端砚:长17.4厘米,宽11.6厘米,高3.8厘米。(图10)色呈紫赤,石质细嫩,包浆自然。砚面琢成瓶形,瓶口为砚池,瓶身为砚堂,造型朴素典雅。砚堂有鱼脑冻、火捺、蕉叶白、金银线,灯光下以水湿石,可见簇拥鹅毛氄青花,沉水一丛丛茸茸纤细条纹,宛若雏鹅脱壳时胎毛在水中浮动。砚腰环绕一道嫩黄浅绿色石脉纹,此为砚史推崇的“紫袍玉带”端砚。砚背洼下,中央竖刻两行楷书砚铭:“乾隆甲寅春曹贞秀藏”。下钤篆书“贞秀”方印。http://s8/mw690/44487fdfg075a647c1ac7&690
图1:曹贞秀子石铭联端砚(面)
图2:曹贞秀子石铭联端砚(背)
图3:清赵宛摹曹貞秀小像
图4:王芑孙行书笔记立轴、
图5:曹贞秀楷书《海内十洲记》立轴、曹贞秀楷书《太平广记》笺本
图6:曹贞秀楷书七言对联立轴
图7:曹贞秀瓶梅水仙争艳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