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战奇闻:德军空降埃马尔要塞

(2017-07-14 00:07:17)
标签:

德国

比利时

杂谈

分类: 转发博文

     1932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经过3年精心施工,修建了有着巨大堡垒群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它地处荷兰和比利时国境德比利时一侧,坐落在马恩河与艾伯特运河交汇处的小高地上,高地东北和西北是40米的垂直断崖,背后是水势滔滔的艾伯特运河;南面横隔着一条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内部有一条长达4.5公里的地下坑道,4座地下炮台,距地面25米,能抵抗一切炮火,甚至飞机的袭击。坑道里有1200名士兵,备有长期使用的饮水、食品以及大量弹药。要塞火力强大,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液压升降器供给弹药,4门炮台可以控制艾伯特运河和马恩河16公里内的渡口,还配有近40门巨型要塞炮和隐蔽机枪阵地,为了有利于夜间的战斗,里面还配有探照灯。总之,它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大门”,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一把“锁”。

    本·埃马尔要塞关系着比利时的安危,比利时政府倾其财力,苦心经营。早在1938年初,希特勒就对该要塞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德国军事专家报告指出:陆军强攻埃本·埃马尔要塞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德军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塞本身,而是控制要塞背后的三座桥梁。如果使用装甲师强攻,守卫大桥的比利时军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大桥炸掉。据情报显示,比利时军队早已在桥墩下方安放了炸药。采用空降部队的办法也行不通,就算德国空降部队能空投到这些桥梁的背后去消灭这些大桥守卫,但运输机那巨大的轰鸣声就会暴露意图,即使伞兵以最快的速度出舱,在离地面90米的最低高度跳伞,并成功制伏了大桥的守卫,但埃本·埃马尔要塞那4门巨炮也同样能够摧毁这三座桥梁。最关键的是,这必须要取决于敌人的判断力。

    德国女试飞员汉娜·莱契是滑翔机飞行员,当她听到希特勒说攻击埃本·埃马尔要塞的困难后,她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们可以采取滑翔机进行无声的突击。”希特勒立即召见戈林,研究滑翔机攻击的可能性。193910月下旬,希特勒亲自召见科赫上尉。11月中旬,科赫上尉被指定为袭击埃本·埃马尔要塞任务的突击队长。

    科赫对埃本·埃马尔要塞作了认真研究,并亲自驾机从空中对要塞模型进行各种角度的拍照。他得出的结论是:在白天进攻要塞,其代价必然很大,几乎等于去自杀。他认为只能在夜间,让滑翔机悄悄降落在要塞顶部。而且,这个行动必须与夺取桥梁的行动同时进行。为了达到突袭效果,他计划在攻击之前,不实施炮火准备,也不能使用飞机对要塞进行轰炸,这个要塞太坚固,轰炸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暴露意图。科赫亲自把他的计划呈送给希特勒,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科赫把部队分成4个分队,每个分队约100人。第一分队负责突击要塞,代号“花岗岩”。其余3个分队负责夺占艾伯特运河上的3座桥梁。他们的代号分别为“钢”、“水泥”、“铁”。各分队又进一步区分了任务,有喷火器组(用于摧毁地堡)、机枪组、反坦克组、迫击炮组及爆破组。科赫要求每个士兵通过训练,至少能够掌握两种军事技术,如果有人牺牲,其余成员可以取代。

    根据这些设想,科赫率领他的部队,在靠近捷克旧边界的空军训练基地进行了极其艰苦和严格的训练,德国人在这里仿造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要塞模型便于空降兵演习。由于希特勒要求预行演习和训练要绝对保密,非经当局允许,泄密者一律处死。因此,突击部队在空军基地组建起来后,就与外界隔绝了。没有休假,不准外出,甚至连寄给家人的信件也要经过逐字检查,禁止和其他部队的人员交谈。此外,每人还必须在一项规定上签名。规定上写的是:凡用书信、绘画或其他方式将本部队的性质及其任务泄露给他人者,不管有意或无意,格杀勿论。尽管这些士兵都对要塞的内部工事设施了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直到所有训练结束后才被告之。这种不分昼夜、不分天气的外场训练,持续了半年之久,所有的战斗组都乘滑翔机在狭窄场地上练习了夜间着陆。为减少滑翔机的滑跑距离,在滑翔机的滑橇上缠上了带刺的铁丝,着陆时后面还可放出小型减速伞。

    19404月,西欧的攻势迫在眉睫,突击小分队进行上百次的各项训练,已经准备充分。到了4月下旬,突击队员便结束训练,秘密地开往前线机场待命。他们最终确定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德国空军的DS230式滑翔机,这种长翼的滑翔机原本是一家商用公司生产出来做气象观察用的,由于负载能力良好(可以载重2名驾驶员、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德国空军也订了货。最终的问题是选择具体攻击时间,由于德国陆军总部将“镰割计划”的总攻时间定于凌晨3时,而滑翔机驾驶员想要把飞机准确地降落在狭小的埃本·埃马尔要塞上方,这个时间无疑是太早了。在滑翔机进入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时刻必须天色微明。过早天色太暗,看不清地形;过晚天已放亮,则会遭到暴露,最理想的时间应该在日出前30分钟。这个时间是从无数次训练中总结出来的,这是滑翔机驾驶员能够勉强看清地形的时刻。所以,陆军总攻时间必须修改,不然战斗一旦打响,国境线上不远处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守卫人员一定会提高战斗警戒,这对突击队员是极其不利的。

    为此,希特勒亲自出面干预,把“镰割计划”进攻时间定为日出前30分钟。陆军和突袭队的行动务必同时进行,就这样,德国试图以滑翔机突击来夺取这座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了。

    1940510日,进攻日,凌晨3时,莱茵河畔科隆附近的机场上。突袭队员集结完毕,在清点人数准确无误之后,这些士兵便鱼贯而入,登上了各自的滑翔机。经过半年的紧张训练,现在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此时,科隆机场灯火辉煌,德国空军空降兵总司令斯图登特将军也赶到现场,为这支突击队送行。出人意料的,他并没有做出什么热血沸腾的战前训话,而是默然地站在一旁,目送41架滑翔机在容克-52型运输机的牵引下,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这时千里之外的埃本·埃马尔一片寂静,整个欧洲都在沉睡之中。战争史上一次极其大胆的作战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这支由41架滑翔机组成的突袭小分队最终的分配如下:11架用于夺取要塞;30架分别用于夺取三座大桥。不过这些突袭队员出师不利,夺取要塞的“花岗岩”小分队的一架容克-52型运输机因为机械故障,在驶近莱茵河上空的时候,居然把拖拽在后的滑翔机给甩掉了,上面正好坐着突击埃本·埃马尔要塞的第一分队队长威其格中尉。这架还未上升到足够高度的滑翔机差点掉进莱茵河里,幸亏驾驶员的高超技术,勉强降落在了莱茵河畔的一块小草坪上,威其格中尉此刻也只能仰天长叹了。飞行20分钟过后,不幸的事件又出现了,一架滑翔机驾驶员看花了眼,他把容克-52型运输机上的机械闪动灯误解为出击信号,这位糊涂的驾驶员当即解开拖拽绳索,开始滑翔。此时飞机还没飞到一半路程,高度还不到2000米。最终,这架滑翔机安安稳稳地降落在了国境线上,在它的周围,陆军部队正趁着黎明前的黑暗集结待命,准备发起进攻。在陆军士兵们惊讶的眼神之中,这些突袭队员腼腆地向他们提出,可否接纳8名空降部队的士兵一起作战的请求。 此时,“花岗岩”突击队其他滑翔机上的队员们当然无法知道自己队伍的两架飞机已经被甩掉,因为各组都有自己早已确定的任务。没有指挥官,他们也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凌晨430分,容克-52型运输机已经飞到了比利时与荷兰的交界处,为了不让比利时军队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按计划,滑翔机将从这里解开绳索,开始单独滑翔,隐蔽地从荷兰国境线跃进比利时领空。但由于气象预报的错误,气象专家原本预计的逆风风向,居然刮起了顺风。我们知道,滑翔机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飞行器,它只能在下滑飞行中依靠自身重力而获得前进动力。所以,对滑翔机来说,逆风的风向才能获得足够的上升气流,顺风反而会降低滑翔机的飞行的高度,从而致使飞机提前降落。无奈之下,容克-52型运输机只得把滑翔机向前多拖行一段时间,飞进了荷兰领空的腹地。容克-52型运输机发动机的声音惊醒了荷兰防空部队。这些防空人员连探照灯都未打开,就对着天空胡乱开火。高炮所吐出的炮弹不时在空中爆炸,突袭队员除了趴在滑翔机上大声咒骂,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由于没有战斗机的护航,再这样飞下去,荷兰空军肯定就要出动空军进行拦截。到那时,可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尽管此时的飞行高度仍未达到预定要求,但突击队员仍然果断地解开绳索,与容克-52型运输机分手。随着运输机的轰鸣声逐渐远去,地面防空部队的炮火也就消停了。荷兰防空部队的炮火,惊醒了不远处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守备人员。与此同时,要塞指挥官齐德兰特少校接到了比利时最高司令部要求严加戒备的电话,他立即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时戒备。要塞的防空部队也做好战斗准备,既然德国空军没在荷兰投下炸弹,说不准就是冲这里来的。要塞监视塔里也挤满了神情紧张的士兵,此时天还未放亮,四周黑压压的一片,侦察哨兵们也只能坐在哨塔内侧耳倾听,可是等了老半天,预想的飞机发动机声并未出现。就在这些哨兵将要放松警惕的时候,9架“花岗岩”分队的滑翔机已经成功地绕到了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正西方,并利用微明的天色悄悄地从侧后进行大角度俯冲。为了加快着陆速度,滑翔机驾驶员用尽全力,紧压着操作杆,滑翔机就像捕食猎物的老鹰那样迅速地降落了下来。

    由于德国突击队出现的方向出人意料,又未发出任何声音,所以,直到这些滑翔机已经很接近要塞了,比利时的哨兵才看到了他们的敌人突然降落在他们跟前。这些比利时哨兵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竟没有一人想到去拉响警报。滑翔机落地时那巨大的撞击声以及德军士兵的呼喊声才使内部守军清醒过来——敌人已经在他们头顶上着陆了!紧接着,传来的便是接连不断的着陆撞击声,夺取要塞表面阵地的突击分队的9架滑翔机,一架接一架地在长满杂草的要塞顶部滑行着陆。由于带有减速装置,着陆后仅滑行了20米,其凹凸不平的要塞顶部,致使数名跳机过慢的突击队员身受重伤,他们的滑翔机几乎全部被撞毁。 尽管没有指挥员,但因各组训练有素,他们仍按预定计划立即开始突击。在带着大量炸药包的工兵疾呼声中,他们直向爆破目标冲去。为了掩护进攻,其余的突击队员开始向四周投掷烟幕弹,要塞顶部顿时被浓烟所笼罩。紧接着,突击队员们使用手榴弹和炸药包,连续快速地逐个对炮塔、碉堡、坑道口进行破坏,连续不断的爆破声在空中回响。火焰喷射小组的队员更是大显神威--他们把那些隐藏在碉堡内的比利时士兵烧得不成了人样。此时,通往要塞内部的通道已被比利时守军牢牢封死,滞留在地堡外面的比利时士兵眼见抵抗无望,战战兢兢地举手投降,迎接他们的可是无情的子弹,此刻,德国人不需要俘虏。

    10分钟,仅仅10分钟,地面上的火炮就被摧毁殆尽,齐德兰特少校在坑道指挥所里心急如焚。他的防御工事所有的炮台、机枪火力点、射击方向都限定在四周的前下方,对顶部的敌人毫无办法,他组织反冲锋的士兵还未来得及展开,就被地面上的德国机枪手扫倒了一片,这些拥挤在狭窄坑道内的比利时守军连掉头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前面的想往后撤,后面的又往前冲,一时间,坑道内乱成一团,惨叫声此起彼伏。

    就在“花岗岩”分队着陆同时,其余三支夺取桥梁的小分队也均按计划,分别在艾伯特运河的西端成功着陆,从背后出其不意地向桥梁猛扑过去。两座大桥的比利时守军连扳动电钮、炸掉桥梁都没来得及,就被突击队员所制伏,仅有一座桥梁及时被守卫炸断。接下来,这些突击队员便开始构建防御工事,阻挡比利时军队对桥梁的反击。不过,比利时军队明显没有这种勇气,他们除了躲在远处胡乱地开炮,居然不敢用步兵对坚守桥梁的仅有100人的德国突击队发动反冲锋。 到了早上6时,德国突击队员已经完全控制了艾伯特运河上两座桥梁,埃本·埃马尔要塞表面也已被“花岗石”小分队所牢牢控制。比利时守军躲在要塞内部企图继续顽抗下去,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德军进不来,比利时军队也出不去。齐德兰特少校并未放弃希望,他的电话线路被埋在要塞内部,并未被德军切断。从电话里获悉,他的援军随即就到,他所做的就是坚守待援,不让德军进入要塞内部。此时,要塞顶上的突击队工兵正在为打通坑道而进行有组织的爆破。 比利时军队援兵的反应速度倒是挺快。天亮以后,比军的一个野战炮兵营便开到了埃本·埃马尔要塞下方,准备炮击要塞上的德军。但由于没有高射炮,这个野战炮兵营还未来得及架起火炮,就被随后赶到的德国俯冲轰炸机轻而易举地全部炸毁。这些俯冲轰炸机,虽然数量不多,但从未间断过,他们盘旋在要塞以及桥梁的上空,一旦发现比军的增援部队,就毫不犹豫地俯冲下去,进行轰炸和扫射。

    早上7时,德军突击队第二梯队到达,300名伞兵成功地空降到要塞顶上,突击力量得到增强。在这些伞兵空降的同时,德国飞机还在比利时纵深的广大地区投下了假伞兵。这些假伞兵是穿着德国军服的草人,伞具绑在它们的身上。为了模拟枪声,还在假伞兵身上安装了自爆装置。那些被德军的突袭搞得晕头转向的比利时军队,不得不掉转头去,迎击这些出现在背后的新“敌人”。比利时最高指挥部现在更是一片混乱,他们接到的情报无一例外都是德国伞兵在他们国土内四处降落。最糟糕的是,国境线上的比利时防线已遭突破,德军装甲部队正向纵深挺进,再不夺回要塞以及桥梁的控制权,比利时就真的完蛋了。

    比利时人发了狠,他们再次偷偷地派出一个野战炮兵团,准备摸到要塞下方去实施炮击。在德国空军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这个计划简直就是幻想,该野战炮兵团还在行进的途中,就被德国俯冲轰炸机所发现,悉数歼灭。随后,比军又组织了一个步兵营向要塞推进,准备反击,但又被德国伞兵居高临下的火力给打了回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德兰特少校彻底绝望了,他从一个残存的瞭望孔中把外面的战斗经过看得一清二楚,他的增援部队再也不可能到达了,他手下的1000名士兵现在连一点作用都无法发挥,仅能痛苦地待在要塞内部忍受德军不断爆破的折磨。但是他还想顽抗下去,他还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泪流满面。当天黄昏,德国第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要塞的下方,夜幕降临之后,大批德国部队已经开始渡河,而这位年轻的少校只能站在号称世界最坚固的要塞里眼睁睁地看着,毫无作为。这时,德国突击部队的爆破声逐渐停止,既然正面部队已经到达,完全炸毁这个要塞的行动就没必要再进行下去,德国人坐等着比利时守军的投降请求。

    111315分,比利时守军派出了谈判代表,齐德兰特少校请求投降。埃本·埃马尔要塞陷落。仅30小时,这座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便落在一支不足100人的伞兵手中。在这场战斗中,比军伤亡110余人,剩余的1000余人全部成了俘虏;德军仅付出亡6人、伤19人的微小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