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1年美国庞大情报帝国走向失控

(2016-06-11 00:03:07)
标签:

美国

情报

分类: 间谍·核武器

作者:寇立研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2010730-85

2010719日至21日,曾披露“水门事件”的美国主流报纸《华盛顿邮报》重磅推出《隐蔽世界,走向失控》的系列报道,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恐怖袭击后极度膨胀的现状,为人们揭开了美国“最高机密”背后的真实世界。

 

山头林立缺乏有效整合

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虽然掌握了许多零零碎碎的情报,如美国境内可疑人员的情况,中东人学习飞行技术,基地组织准备使用飞机发动恐怖袭击等,可是分析人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无法归纳出有完整的有重要价值的情报。

美国情报界对“9·11”的反思之一就是,山头林立的情报系统缺乏整合,为此决定建新机构加强情报统一协调和集中分析。9年的时间,美国政府共新建、重组了超过263个情报机构。同时,许多美国情报单位都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扩张。如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2005年刚开始运行时只有11个人,到2008年已经有1700名政府雇员和1200名与情报相关的企业雇员。与此相似,国防情报局已经从2002年的7500人壮大到今天的16500人。

《华盛顿邮报》的调查显示,目前美国有45家政府机构参与情报收集工作,这些机构的下属单位有1271家,另外还有1931家私人机构和公司。这些单位在全美设立了近1万个不同工作地点,雇用了85.4万人,是首都华盛顿人口的1.5倍。

 

海量信息淹没关键情报

大量的人员、机构和情报资料没有让美国的反恐行动高效起来,反而严重影响了关键情报及时浮出水面。

2009年秋天,胡德堡枪击案数天后,案犯陆军少校哈桑此前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担任实习精神科医生的“古怪”行径相继曝光。离沃尔特·里德中心仅25英里就有一个陆军情报梦,但美陆军“灯下黑”的情报工作后果是,胡德堡死了13人,伤了30人,士气与声誉严重受损。

美国各情报单位严格划分知情范围,造成各情报机构互不通气,众多情报单位都不注意一些关键细节,或者同时做一件重复的事,这种混乱情况时有发生。报告披露,来自51个州的政府情报组织及军方部门在美国15个城市都在着同样的事:监视恐怖组织资金流向。

而海量信息淹没关键情报也是一个问题。美国情报系统的核心成员、那些有权限知道最高机密的“超级用户”们常常苦于情报太多,结果什么也没有记住。

海量的情报中,也很难甄别哪些是最重要的,即便是资深特工。2009年圣诞节未遂炸机案中,美国情报系统失灵就是这样的问题。

 

大张声势不惜浪费

2009年,美国情报部门公布的预算已经达到750亿美元,是2001年“9·11”发生时期伯21.5倍,这还不包括军事行动与国内反恐项目经费。

然而钱却没有花在刀刃上。德国陆军上尉尤里金·哈珀特在美国军方交流学习了一段时间,他后来写文章评估美国的军事决策,认为非常繁琐,其中涉及情报的部分特别冗长,很多“简报”多达100张幻灯片以上,经常要用近2个小时来完成。而德军干这些事一共也就1520分钟。

“美国人搞情报就是这种大张声势不怕浪费的风格”,一位安全专家说。如果有某个“敌国”新建了一处敏感设施,日本情报机关可能会派在游客中的间谍拍照、与有关人员聊家常,然后总部专家会把这些与技术情报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推理出这个设施的位置、用途、产能等等结论。

而美国人的思路极有可能是向国会额外申请几亿经费,了一颗侦察卫星,成立一个专门情报组,然后写出一堆报告却仍然搞不清真相,最终建议中情局直接绑架一名该国专家来审问。如今,美国政府正力图修补漏洞。那些以“国家安全”为名滥权、浪费、低效能等问题也许在未来能略有纠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