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印度情报机构 |
分类: 间谍·核武器 |
作者:李刚、朱大治
原载《当代世界》2001年11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印度的情报机构远不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以及英国的军情五处那样赫赫有名。但是事实上,印度的情报机构跟上述情报机构比毫不逊色。它不但规模庞大、种类齐全,而且功能完备,并在情报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人们习惯上把印度称为“南亚猛虎”,那么,印度的情报机构就可以说是“猛虎利爪”。在印度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急行军中,这只猛虎利爪不时闪露出慑人的锋芒。
三套马车,各领风骚
印度的情报机构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内阁秘书处领导的调查分析局;二是直属内政部的中央情报局、中央调查局以及边境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三是国防部领导下的军方情报部门。这三大情报系统在情报界被称为“三套马车”。在这“三套马车”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是成立于1968年的调查分析局。它在行政上隶属内阁秘书处,但实际上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调查分析局是印度最重要的对外间谍情报机构,主要以邻国和重要国家为目标,通过谍报和技术侦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直接向印度内阁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结果。它同时也具有策反、颠覆和一定的反间谍功能。调查分析局下属的航空研究中心装备有各类侦察飞机、电子侦察监视设备和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是印度的技术情报侦察尖兵,也是政府和军方图像、电子情报的主要来源。目前,调查分析局有7000余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每年光开展秘密活动的经费预算就多达7亿卢比(约合6500万美元)。
内政部下辖的情报机构包括中央情报局、中央调查局和边境保安部队(约8000人)、边境警察部队(约2000人)等一系列机构和部门。中央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在1950年至1960年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对该局给予大量经济资助,并代为培训了第一批情报工作人员,使该局逐渐完善发展起来。该局专司反间谍和国内安全情报工作,具体任务主要是监视反政府势力、外国驻印度机构的活动以及负责国内的反情报任务,也搜集一部分邻国情报。情报局有工作人员1万多名,公开预算1亿多卢比。中央调查局亦为反间谍机构,主要任务是监视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政党领导人的活动,查办官僚、政客的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及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案件,目前编制3000人。印度边境保安部队和边境警察部队除负责治安和边境防务外,还通过边境巡逻、特务派遣和技术情报侦察等手段来搜集周边国家的战役战术情报。
军事情报机构,是印度国家情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目前还没有军事情报业务归口单位,三军的情报部门自成体系,分别受三军司令部领导。印度国防部及参联会所属的通信情报委员会对各军种的情报工作进行协调。军方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战术、军事技术情报,而战略情报由调查分析局搜集。其中,陆军情报处属陆军司令部参谋局领导,约有400名工作人员,负责陆军的情报搜集整理、军内安全保卫、驻外陆军武官的管理以及陆军的外事活动等。空军情报处属空军司令部第一参谋局领导,约有180名工作人员,负责搜集空军情报资料、宽军的安全保卫、驻外空军武官的管理。海军情报处隶属国防部,由海军司令部第二副参谋长领导,约有200名工作人员,负责海军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印度的情报工作实行的是行政上分散领导而业务上统一协调指导的体制。其协调指导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阁秘书“核心小组”、高级情报委员会、联合情报委员会组成。其中,成立于1985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系印度最高国家安全与情报工作领导机构。该委员会主席由政府总理兼任,成员包括调查分析局局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及两个最敏感的邦即旁遮普邦和阿萨姆邦的首席部长。其任务是负责审核国家各情报工作责任机构上报的情报材料及相应的研判分析结果,并确定国家的威胁所在,修订国家的总体战略。
美国中央情报局甘拜下风
多年来,印度的情报机构在获取外国情报、维护国内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外界一直对印度的情报机构知之甚少。但是,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的五次核试验不仅让世界大吃一惊,而且印度的情报机构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是得益于印度情报机构的建议和帮助,印度当局才成功地欺骗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报机构,包括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在事前也对印度的核试验一无所知。印度情报机构手段之隐蔽、方式之巧妙,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自叹不如。
早在1995年12月,印度就曾打算进行核试验,地点选在博克兰试验场。但是美国的KH-11照相侦察卫星拍摄到了孰能无情周围正准备铺设的粗大电缆,断定印方正着手进行核试验。因此美国政府一方面放风给新闻界,一方面令当时在印度的美国大使弗兰克·威斯纳向印度邮购示了这些照片,成功地说服了印度政府放弃了核试验。
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情报机构的这种做法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印度的情报机构改革从这些照片中分析出了美国人监视试验场的手段及其特点和性能,因而制定出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情报机构的协助下,印度人成功地破坏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种种侦察活动。
首先,印度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欺骗了美国的间谍卫星。虽然当时美国在印度的上空有两颗先进的照相侦察卫星,其地在分辩率可达0.1米,但是印度的情报部门掌握了卫星出现在博克兰上空的时间,并确定了卫星能够监视到的区域,因此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卫星不在试验场上空时进行的。印度还特地把试验时间定在5月份,因为这个时候塔尔沙漠里漫天的沙尘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卫星的分辨率,同时40多度的高温又可以红外线装置的探测能力。
其次,印度反谍报机构的严密防范使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谍报手段上毫无建树。1996年,中央情报局曾收买了印度一个电脑专家为其服务,负责搜集印度政府的政策动向。但此人却利用为中央情报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反戈一击,利用计算机网络进入有关中近东地区的情报档案库,对中央情报局在印度的情报网和情报活动一览无遗后悄然失踪,对中央情报局在印度的活动造成了深重打击。印方为了保证核试验的秘密性,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在其最高层领导人中,知情范围局限在包括总理在内的五名内阁级成员,甚至总统和外长也都是在核试验前一天才知道消息。参加核试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了防止被美国谍报人员盯梢,分别乘火车从全国各地赶往贾斯坦邦,他们还采取中途换车、另取假名等办法,进行保密。
最后,采取严格的通信保密措施,使美国的电子侦听手段变成了“聋子的耳朵”。电子侦听是美国情报部门重要的情报获取手段,约有80%的有价值的情报来自电子侦听。为了防止美国无处不在的“电子耳朵”,印度采取了严格的通信保密措施。所有在博克兰试验场工作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都被禁与外界进行书面和电话联系;在实验前几天,试验场周围实行绝对的无线电静默;甚至在核爆炸后,试验场向总理瓦杰帕伊报告试验成功时,也是用“佛祖笑了”作为暗语。因此美国的电子侦听部门一无所知,即便离印度最近的迪戈加西亚海军监听站的“电子耳朵”也成了“聋子的耳朵”。
在这场有关核试验的“情报战”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威风全无,彻底地败在了印度情报机构的手上。
利爪伸向何方
印度的情报机构,最初脱胎于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创办的情报机关,但是情报机构仍然保留了那一时期的诸多特点。印度的情报人员大多经由美、英的培训,因此其情报机构设置及工作作风带有很浓厚的西方特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在情报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不仅使情报机关的数量有所增加,规模有所扩大,而且加大了对情报工作整顿和改革的力度。为了配合早日实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印度情报机构的视野早就超出了南亚大陆的范围。
在新世纪中,印度情报机构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上升,以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工作方针将更加明确。印度一方面是南亚地区无可争议的大国,一方面又在国内外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国内人口压力和贫困问题以及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对印度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印度的目标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南亚大国,而是要成为亚太大国,甚至是世界大国。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要解决好面临的诸多问题,必然需要情报机构和情报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况且印度的情报机构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组织和功能。在印度依照美国成立的国家安全最高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成员除政府总理和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两个敏感邦的首席部长外,其余三人都是与情报界有密切联系的调查分析局的局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内政部长。情报机构在印度国家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