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前别对孩子关心过度

(2010-05-07 13:32:46)
标签:

高考

教育

观点

杂谈

校园安全

休闲

文化

深圳

乌蒙流浪者

分类: 笔锋:世间万物无所不谈

     

 

        很久没见朋友老姚了,昨晚相聚,话题很快就转到他的女儿身上了。老姚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这是老姚全家的头等大事,全家人严阵以待。

        老姚的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成绩一直很优异,让点老姚还是比较放心的。去年老姚曾经和我说,女儿能考上本科他就满足了,但临近高考的时候,老姚夫妻俩的想法有了点变化,对女儿的期望值提升了很多,认为女儿完全有实力进入全国重点名校。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女儿准备高考,三个月前老姚的妻子辞去了单位的工作,留在家里专心照顾女儿。

       无独有偶,也是在几个月前,另外一位朋友的爱人也辞去了在一家医院的工作,专职陪伴女儿参加高考。

        在深圳这座城市里,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能理解。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条件,我这两位朋友的家境都相当不错,我等工薪阶层是没有条件做这样的选择的。

        但是,老姚遇到了新麻烦。

        老姚说,妻子辞去工作后,全部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每天可谓呵护备至。比如说每天都做女儿最喜欢吃的东西,带着女儿去书城购买资料,给女儿请家教提高复习成绩,对女儿的生活情况十分关注,模拟考试后询问女儿的成绩,分析原因等等。每天晚上,老姚的妻子都会把女儿的情况汇报给老姚,刚开始的时候,老姚觉得情况还不错,但不久老姚发现事情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一天,女儿对我说,让妈妈去上班吧,她天天在我身边烦得很。”老姚说,越临近高考,妻子对女儿的关心程度加深,女儿的心情反而越来越烦燥,不仅女儿情绪不对,妻子也感到很委屈,自己对女儿呵护备至,女儿还时时发脾气,有一次妻子说起心中的委屈,眼泪都流下来了。

        老姚长叹一声说,两个人都感到委屈,也许这就叫“两败俱伤”。

   

        这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其实,老姚和她的妻子都犯了一个错误:“关心过度”。

        当老师这么多年,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认为,越到中考高考的关键时期,家长更应当淡化“高考”的概念,你可以比平时里更关注孩子的状况,但真不能“关心过度”。家长可以对孩子抱了很大期望,比如说希望孩子考上北大清华,考上重点大学,但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值转移到孩子身上。有些家长会经常跟孩子说:“没几天就高考了,该努力了。”“这次摸拟考一定要考好!”,“高考很辛苦,多吃点东西补补身体”,“你要努力啊,爸爸妈妈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对于有些孩子而言,这些话或许有些用,但对很多孩子而言,这些关心的话语或许就成为“唠叨”。父母也不要埋怨孩子的情绪波动,不要埋怨孩子不理解你的心情,在高考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心中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父母的“过度关心”无疑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从而得不偿失。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面对高考,要有“笑看风云淡”的境界,不仅仅学生这样,家长也应当这样。对孩子的关心也要讲究技巧,其实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越能把这场考试看成是一场平常的期末考试或者单元测验,考试的时候发挥就会越好。

 

        说一说我当年高考的一件事,这件事我一直对父亲怀有愧疚,但后来父亲也理解了我的心情。

        那一年我们从乡中学到县一中学考试,县一中是我们县城的最高学府,能考上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出自于那里,因此我们这些乡中学的高考生进入县城高考,几乎是没有抱多大希望的。不过,我那时成绩还算不错,父亲对我寄予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那时候,二叔在县城,父亲原本打算让我住在二叔家,我没有答应。二叔对我很关心,也经常问起我的成绩,但我不想他们每考完一科后就问我的情况,因为从中学开始,我就坚持了一个原则,考完一科后这把这科扔到九霄云外,绝不再谈论这一学科,准备下一学科。当然,我也不想给二叔家增加麻烦,如果我做在二叔家,二叔一定呵护备至,这会让我觉得不自由,不自在,甚至会限制我的考试发挥。因此,那一年高考,我坚持我班上同学住在县城一家简单陋的招待所。考完语文后,父亲从乡上来到县城招待所,找到我,父亲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上午考得怎么样?还好吧”,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我冰冷而残酷的回答:“爸爸,你别问我的考试情况了,你快回家去吧。”父亲脸上的失落和失望情绪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不过,我真的是不想冒犯父亲,只想保持一种最轻松最自由的心态。后来,我在这次考试中算是超水平发挥,高出重点大学几十分。后来我跟父亲解释自己当时的心情,并跟父亲道歉了,希望父亲能理解。

         我时常想,高考其实并不简单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和心情的较量,越是临近高考,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非常关键。而保护良好的心态,除了孩子本身以下,周围的环境,比如学校的老师,比如父母,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有些时候,“过度关怀”的效果远远没有默默支持的效果好。

        笑看风云淡,把这句话再次送给参加高考的学子,只要平时努力了,战时就一定会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