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状元王容诗文辑
(2023-01-23 15:15:53)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遇见 |
按,清代《湘乡县志》载王容字南强,一字希颜,号南涧。《永乐王氏七修族谱》卷一《南强公传》载其字南强,又曰南涧。卷五齿录载其字南强,又名南涧,号希颜。而在宋代文献中,王容自署、友朋称呼王容,只见“环涧” 之称,“南涧”、“希颜”从未出现过。
一、致某人书
作于宋孝宗赵昚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
容偕易再拜,上问台闳。春集即日,伏惟并受春祺。容适有奏事之行,二月间即届途日听召除,当拜候于朝门之外。伏承重贶春酝,尊感意,此有委役,听要束。右谨具申呈。零陵王宰甚何介念,谨此少谢厚意。伏乞台照。容上覆。
根据王容手札石刻拓本(见《中国法帖全集》第八册《凤墅帖》)整理。标题系编者所拟。
二、殿试谢恩诗
作于宋孝宗赵昚淳熙十四年(1187)四月十七日
天上催班晓色清,五星伏尽极星明。
奏章读彻三千字,胪唱传来第一声。
质实两言虽朴语,始终大概悉真情。
圣恩醲厚难图报,誓竭愚衷毕此生。
三、跋御制《至尊寿皇圣帝圣政序记》
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臣上言:臣闻前圣之德业,莫盛于尧舜;后圣之述作,莫盛于孔子。然二者相须而未能以同时。恭惟至尊寿皇圣帝道本于稽古,功成于协帝,临御二十有八年,仁恩塞穹壤,威闻貊。润色中典之烈,而增光揖逊之美。薄海内外,万口同辞。以为自舜以来,一人而已。陛下奉若慈训,克昌丕绪,见之行事,缉熙光明。而且欲以钦承允蹈之余,布在方册,昭示无极。爰命史臣,裒辑《圣政》,铺张表出,作宋一经。于是书成来上,亲洒宸翰,摅发睿藻,冠之篇端,日星有烂,著于天文,而太极之妙,自然陈露,缙绅铅椠之流,又以为是孔氏之作也。
臣窃惟有虞之书,初与五典并行而无辨,更千五百年而得孔氏,断为《书》首,序之百篇之上,然后暴白于万世。由此观之,虞舜虽极治矣,尝久晦而后彰。孔子能祖述矣,盖追诵而不相及。未有父子两朝,圣以继圣,立德立言,自相发挥,皇乎懿哉!如今日之盛者也!
抑臣次舜之事,以底豫于孝,遭人伦之变也;以予贤于公,因天命之改也。惟我寿皇之事高庙,备极五福,弥历三纪,雍雍穆穆,腹无间言。曾未倦勤,脱屣万乘,授之主鬯,神人燕宁,累圣一家,世世同德,父子之间,视舜有光焉。则陛下之序此书,尤足以垂百王之范,补六艺之缺矣。
臣以非材,待罪宰事,适董攸司,与讫不朽。而藏之禁严,未写琬琰,无以对扬宏休,臣实其惧。用是百拜稽首,昧死请以赐本,大书深刻,以幸来世。而又百拜稽首,仿佛大旨,敬书于序之下方。
太常氶兼国史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臣章颖,著作佐郎臣王容、臣李唐卿,著作郎臣沈有开、臣黄由,秘书少监臣陈傅良,左丞相兼提举监修国史日历提举编类圣政。
见宋佚名纂《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辑校》、宋咸淳《临安志》、清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
四、言修纂太上皇帝并今上皇帝日历合行申请事宜奏
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闰十月十六日
本所修纂太上皇帝日历并今上皇帝日历,合行申请。
一、本所见修太上皇帝日历,依已降指挥,自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起修,见行修纂。今欲候将来书成日申请进呈,仍以《太上皇帝日历》为名。
一、恭睹今上皇帝登极修纂日历,合自绍熙五年七月五日起修,所有开局日分,欲乞下太史局选定。
一、合要登宝位及藩邸盛迹等事,并应干合照修文字,乞朝廷札下随龙祗应官属、藩邸旧僚,限在日近编类申所。
一、本所旧有提举诸司承受御药、主管诸司官,今来更不差置。所有开局并将来进书合行事件,乞就便差实录院提举诸司官等相兼,排办施行。
见清徐松纂《宋会要辑稿》。
五、建昌县学记
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六月
凡天子之命吏,其近民者莫如令。令所统百里,明教与刑,而后谓之政。国家以文治,诏县皆立学宫,春秋以礼释奠,择其秀民,而养之以公田,又拔其尤者为职事以率之,所以教民之具着于令,甚明如此。然今之县令,往往困于财用之不足,而挠于狱讼之多变,上则制于州府之督责,而下则沮于奸民之动摇,故一切以刑从事,苟以免目前之急。至于养士之宫,所以习礼乐而厉风化者,非窘于钱谷之阙,而不敢为,则病于簿书之剧,而不暇为。故虽万户之邑,多士之乡,而听其废坏而不葺,因其简陋而不改,大抵然也。夫令虽卑,而有社与民,顾于教忽焉,岂为民父母之道哉!
庐山之下有邑,曰建昌,其初建学于隆道观之侧,而厄于绍兴之兵火,或者取晋方士所置七井之一,以为其地上直北斗之第四星,宜科举之士,而徙于县治之旁,其规模既陋,岁月既远,遂至倾欹朽败,非惟县人病之,而令亦病之久矣。鄱阳许君之为令也,既视事,奠于先圣先师,喟然叹曰:“学校教化之宫也,而惑于黄老之荒唐,杂于市井之喧嚣,敝于瓦木之腐缺,殆非所以为多士藏修游息之所。且考于耆旧之所传,而二李三洪之人物,见于苏黄之称咏,盖皆此县之秀也。岂以为今难其人,而遂废其所以兴起之术哉!”乃度地于县治之西,而得废仓之故址。芟夷视之,而见后山之延袤。左右望之,而覩重冈之蜿蜒。两水腋之,其状如带。西山云居环之,其势若翼。谋之父老,质之龟筮,咸以为宜。士闻其议,愿献其谋。农闻其议,愿効其力。工闻其议,愿効其技。商闻其议,愿输其用。于是计诸公家之费而撙节之,裒之邑里之士而增益之,凡为钱三百万,其半县出之,米五百斛,县尽出之。材木则伐之北山,瓦甓则买之他县,夫役则僦之闲民,工匠则募其愿至者,出纳之籍则皆掌之士。大成之殿,则徙其旧而葺之。讲堂与门,则买诸民之废屋而作之。凡为屋踰三百楹,而肄业之斋,燕息之堂,左右之庑,庖湢之属,莫不咸备。像自孔子以下,至于从祀之诸儒,莫不咸列。书自六经而降,至于百氏之杂说,莫不咸集。其旁有众趋之道,则环以为垣。其前有民献之田,则浚以为池。设梁筑亭,以象桥门。积士为阜,以壮前冈。高明之观,不移几席而备。田之租,岁为斛百五十,今增辟之岁,益三分之二。屋之租,月为钱六百,今增创之日,计一倍之赢。教养之费,不出帑藏而足。经始于庆元二年之秋月,而落成于三年之夏六月。斧斤版筑之役,不淹岁时而办,许君于是知先务矣。夫以今之县,其难如此,而能不窘于财,不挠于狱讼,而以教民养士为急。至于室庐廪饩,纤悉毕具,许君于是知先务矣。吾见其令不烦,而治刑不施,而服其民,习乎诗书,而不嚣于讼。其郡学之士,行艺足以重一乡,而其材可以为卿相治天下,皆建学之效也。
令名锡,字晋之,职事之有劳者,孔彰、熊望之、黄景文、张嗣古、董元杰、郑镌、刘俞。学之初建也,余适有庐山之役,假道于其县,数君子请为记,许之矣。今其成,不可以不记。
见明正德《南康府志》、明嘉靖《江西通志》、清乾隆《湘乡县志》、清雍正《江西通志》、清道光《湘乡县志》、清同治《湘乡县志》、清同治《建昌县志》、清光绪《江西通志》。
六、十以斋记
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
少傅益国周公之世子纶,以朝请郎通判抚州事,公作《十以箴》送之,其目曰:“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己,以严得众,以宽养知,以恬戒谨,以独询谋,以佥朝请。”受而藏之惟谨。既至抚州之明日,则以刻石而置之听事之便坐,而告于容曰:“纶不才,大惧无以塞益国之望,惟是所得于过庭之顷,可以终身诵之者,有是箴在,即勒之琬琰,以示方来。今榜其便坐之室,曰十以,以朝夕瞻仰而目省焉。盖昔有以大常博士通判是州,而作思轩者矣,南丰曾先生实序之。又有以屯田员外郎通判是州,而作见山阁者矣,荆国王文公实记之。思轩犹以职事言也,若夫见山之阁,则直游观而已耳,而因二公之文,皆得以自托于不朽。今纶不敢坠益国之训,而愿比于几杖之铭,盖已异夫所谓思轩,而又非见山阁之所敢望也。子其为我记之。”余窃惟少傅益国公以学问文章受知孝庙,以笃诚忠悫弼亮两朝,凡见于弥缝辅赞之间,而着为清浄宁一之効者,皆十以之余也。名遂功成,乞身归老,又以其平日之所试而已効者,而诲其子,盖得夫古者教忠遗清之意矣。而朝请能守是训,奉承惟恪,以刻石便坐为未足,而又以名其斋,与书绅同意,较夫饰池籞、筑台榭,以事耳目之娱者,又不可同日而语也。当求夫文之似王文公、曾南丰者而记之,庶乎万世而并传。而余果何人哉?此固所当逊避而不敢者也。而朝请之意愈坚,盖至于再三而不可辞也。则又窃自谓,因益国之箴而姓名,或者以附见于不泯,则又所不敢固辞也。夫天下之事众矣,得其要而齐之,则如挈裘而振领焉。记曰: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十以之目,自莅官至询谋,其列虽十,而其要则一。一者何也?责己以严是已。今夫嗜惰以废职,能贪以败官,好谩以贻戚,长傲以召怨,求备以失人,尚猛以携众,恃明以丧德,自欺以积过,任独以沮善,皆不知责己者之所为也。朝请之以是名其斋,盖知所谓责己者矣,此益公之所以幸其有子,而当世之士亦愿其能世益公之美也。虽然朝请则知自责矣,秉笔以记,不果逊避,余可不知自责也哉。
见明嘉靖《江西通志》、清雍正《江西通志》、清同治《临川县志》、清光绪《江西通志》、《抚州府志》。
七、致陈日华书
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
老人久苦淋疾,百药不效,偶见临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
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朱橚《普济方》、清康熙《钱塘县志》等书,应不全。标题为编者所拟。
八、《省斋集》跋
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
始,予识省斋之兄长民于长沙城中,既又识省斋之子益仲于长沙学中,虽未识省斋,而奏名礼部,实与之联名。后三年,遂与益仲同受敕于集英殿下。今省斋亡矣,卒不及识矣。读其遗文,其孝友静退,尚可以想见其彷佛云耳。益仲方以文章政事大其家,昌其身,以显其父祖,此书将传之千百年,则省斋岂终亡乎哉!环涧王容书。
见宋廖行之《省斋集》。
九、宝谟阁直学士告词
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八月十六日
敕:直谅之臣,国家所赖。进陪论议,其言常有益于朝廷。归老江湖,当代亦想闻其风采。宜嘉异数,以耸群公。通议大夫、充宝文阁待制致仕、吉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杨万里,学欲济时,心常忧国。封章剀切,有贾谊、陆贽之风;篇什流传,得白傅、杜甫之意。凛乎难进而易退,浩然独乐而无求。身历四朝,年将八帙。有名一世,如尔几人?束帛蒲轮,未讲优贤之礼;幅巾藜杖,有嘉知止之高。爰升高士之华,以示老臣之贵。虽已挂冠于神武,此固傥来;依然列阁于西清,所期增重。往祗成命,益介寿祺。可特授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嘉泰三年八月十六日,中书舍人王容行。
见宋杨万里《诚斋集》。
十、奏请敕修族谱表
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礼部侍郎臣王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为请命勅辑家乘,上昭文化,下恤私情事。
窃维奉昭明之祀,义重尊亲;垂配享之文,礼隆报本。爱吾亲,推而天下各爱其亲。敬吾祖,率之伦类知敬其祖。故大化翔洽,势若鼓之随桴;圣治旁孚,情如风之偃草。虽下土故老,安望假不匮以推仁;但薄海承流,谁不念本源而思赴兹?盖伏遇陛下孝治天下,义正万方。读从来所未读,艺苑增辉;修前此所未修,名山启祕。睿鉴精明,照物类西秦之镜;纶音儆觉,导迷同南指之车。复颁圣谕,申饬彝伦。俯念贤愚贵贱之难,齐亲爱各异于厥性;修短多寡之异,致忠孝各笃于所生。佩九重达孝之心,神伤秋霜春露;推一体同仁之谊,志切木本水源。即邃谷荒郊,过化若出自天性;矧垂绅笏,炙光必倍为感兴。臣容俎豆虽闻,显扬未逮。幸际升平之会,得邀登进之途。殊遇渥后昆,效凫趋虎拜者百世;余光波前代,洒龙章凤篆者一人。欲集家乘,仰期俞旨;琐陈世及,上渎宸聪。臣发源周室,递衍星沙。鼻祖王仝,不惜捐躯殉国;嗣而周士,曾为荡寇宋廷。或染翰西林,荣分部署;或牧民南郡,绩载汗青。置义学以育秀良,为国家栽培元气;捐汗积以充军饷,激战士大建边功。世代相传,盛衰迭易。在盛世密下,珊瑚固不欲珠遗蚌隐;乃穷几穿,铁石终难免玉刖龟投。臣容父书徙读,常勤子夜青灯;帝鉴在兹,窃幸甲名黄榜。但荣其身而不念其祖,何颜效趋跄于陛廷;请于国而始辑于家,益足验恩波之广被。虽人世不无编修,不过循为故事;即先人代为注录,尚得视若虚文。故敢冒罪陈言,伏望宠颁巽命,尚怜丹悃,曲赐矜全。行见露华浓处,前人神舞蹈于泉台;天语传时继起,争鼓吹于盛世。死当结草,生则衔环。臣容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拜表称请。以闻。
见1933年刊《永乐王氏七修族谱》卷一。《宋、元、明代湖南刊刻出版图书要目》载王容于淳熙十四年(1187)修《永乐王氏族谱》。《永乐王氏七修族谱》载宋光宗于绍熙四年(1193)赐谱序。王容在本文中自称“礼部侍郎”, 其任礼部侍郎在嘉泰三年(1203)。三个时间相冲突。姑以嘉泰三年为撰作时间。
十一、谢表
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伏以帝命辑家乘,必令前有征而后有信;王言弁谱首,卒俾死者感而生者荣。龙楼诏下,响传月窟仙韶;凤阁颁来,巧夺天孙绣口。荣分东壁,光映南离。礼部侍郎臣王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窃维赐谕褒美事,见天宝年间;召对殷勤人,集延英殿上。禄其贤官其能,不过一身之宠渥;用厥长弃厥短,徒充百尔之趋跄。窃思人有身,当思身之所自出;身有本,难忘本之所由来。倘不厘清既往,何以昭示来兹。然则家乘之攸关,实与国史而并重。第以一时之曲笔,掩千古之公心,在国不无是史;饰孤陋之狐疑,怂后人之蠡测,在家信有其人。于是持论持断,见落偏私;传信传疑,卒归影响。至曲河不实注历代,手携风电而飞;若汾阳之徒傍他门,身从日月以起。支流日析,则司其入者,岂皆脉络分明;兼以事迹时湮,则主其出者,难免一体异视。甚者假凿落以饰陶匏,卒见浮光掠影;至若逸邑乘而疑传述,忍令玉泣珠遗。或志其人而削其传,而湮灭依然;或溢其实而艳其名,而依违如故。不自日渺见寡闻,作述难凭臆见;即论云时移势易,摭拾出自心裁。是由考核之不精,历数传而委诸陈迹;亦由钦定之无自,不旋踵而惑志新闻。未有阐微彰往,顿教泉扃觐天颜;征信阙疑,务令家乘同国史。兹盖伏遇陛下,因心作则,推己及人。频加异数,光来黼座之褒;波及前人,俞允容台之请。金章洒处,以光一氏之宗祊;玉玺颁时,命作千秋之信谱。群昭群穆,钦遵睿鉴之区分;作孝作忠,拱向宸章而思奋。仰观天藻,拟诸李大亮之赐书为已多矣;俯沐皇恩,较之唐明宗之闾幸更倍焉。统已往之衣冠,神切扬休于虎拜;举将来之嗣续,情驰有道之龙颜。臣容有怀踊跃,莫罄赞宣。捧一人之法制,维新家之珍,竟等国之宝;垂千载之章程,不替培其本,自足达其枝。伏愿宠颁一姓,协和万邦。池头染翰多士,定奉为楷模;编内文华奕慎,不虑乎追蠡。将见教化覃敷,世济雍熙之盛;人文蔚起,代承率育之方矣。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拜表称谢。以闻。
见1933年刊《永乐王氏七修族谱》卷一。《宋、元、明代湖南刊刻出版图书要目》载王容于淳熙十四年(1187)修《永乐王氏族谱》。《永乐王氏七修族谱》载宋光宗于绍熙四年(1193)赐谱序。王容在本文中自称“礼部侍郎”, 其任礼部侍郎在嘉泰三年(1203)。三个时间相冲突。姑以嘉泰三年为撰作时间。
十二、题定武兰亭
撰作时间不详
昭陵永閟千年迹,定武相传几样碑。
此是中原第一本,石今焉往落东夷。
君家何处得此纸,刻画烂然犹可喜。
六丁神物好护持,更有诸贤题姓字。
环涧王容敬题
此诗手迹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吴炳本定武兰亭。宋桑世昌《兰亭考》、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清倪涛《六艺之一录》辑入。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