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堂与《沈石田灵隐山图卷》
(2022-08-13 15:40:03)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遇见 |
“沈启南仿大痴道人《灵隐山图卷》。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酒随游客无虚日,云伴诗僧住好山。松阁夜谈灯火寂,竹床春卧鸟声闲。佛前不作逃禅计,邱壑宜人久未还。’刘公佥宪、史君明古偕余及继南弟,为湖山之游。至飞来峰,不忍去者累日。夜宿详上人所,索纸墨以为兹山写真。因系以诗云。成化辛卯春仲望日,长洲沈周。”
刘蓉次子刘麒祥,字康侯,以父荫入仕,历官四川候补道、江苏补用道、江南制造局总办、上海道,颇有作为,惜天不假年,五十二岁时病卒于任。他有文艺才能,能诗,善画,喜与文人雅士交游。聘石遗老人陈衍为幕客。与郑观应有交情,为其《罗浮待鹤山人诗草》题词。
刘麒祥的艺术创作活动,文献记载不多。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十日,翁同龢日记中有一例:
“午正诣颂臣处,景月汀星、东甫沣、刘康侯麒祥,四川候补道、王纯农诗正,江苏道、林小溪之,江都县、曾劼刚及余同坐。康侯能画,就颂阁笔砚为画一团扇,甚老到,劼刚题句,薄暮散。康侯云,先淡着墨,细心收拾。此其师所传口诀也。又能画花卉,甚鲜艳。”
“劼刚”即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有书法造诣。他是刘麒祥的姐夫,任驻外大使时,刘任参赞,二人私人关系自然是很亲密的。但二人在艺术上的合作,就目前所见,仅此一团扇而已。十多年前,曾有一幅刘麒祥绘团扇出现于拍场,为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旧藏,无曾纪泽题字。可见,刘麒祥为翁同龢画过不止一幅团扇。
1976年,台湾清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题为《明沈周灵隐山图卷画册》,叶公超题签,未印藏家名字。显然,此时图卷已流落海外。以研究中国绘画史著称的美国人高居翰在其《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写道:“现存一幅沈周的手卷记录了他与友人们一起去游历杭州附近灵隐山的情况,就是一个例证:沈周在题识中将该画献给详上人(慎庵),他们曾在他那里借宿过夜。”高氏注释道:“香港张鼎臣藏品。印成《沈石田灵隐山图卷》刊行(上海,文明书局,1924年)。”
刘蓉有后人在海外,或许就是他们去国后,将画卷出手,被张鼎臣收藏。“养晦堂”和画卷的缘分结束了,这是一件憾事。不过,缘来缘去,本为世间常态。在天翻地覆的时代巨变中,画卷能幸存于世,还是值得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