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听杨姐说】
多年以后,或许有些人会把2017年的这个冬至的夜晚当做中国零售业无人货架创业者们命运的拐点。
21日晚,零售行业百位CEO和高管齐聚广州参加了一个马蹄社的私密饭局。
马蹄社,简单地说就是亿邦动力搞的一个电商界的高层小圈圈,由电商和新零售领域的大佬组成的高端社群。今年,亿邦动力未来零售大会的压轴大戏就是马蹄社晚宴。
除了大佬外,这次饭局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京东到家Go总经理江军。
京东到家Go是什么?听名字非常像Amazon Go,你猜的没错,它就是无人零售的一类——智能货柜,别家的很多类似产品也被叫做无人货架。
江军在这次马蹄社晚宴上,主要说了两件事情,他一边从行业角度介绍为啥无人零售在今年那么火,一边宣布了启动以“Go Smart Go Free”为sologen的智能零食节活动,率先让在场大佬的公司员工“免费试吃一个星期”。
当然,他还讲了一个观点:明年起无人货架行业很可能会大洗牌……
嗯,杨姐怎么觉得这才是他要说的重点呢……来,从头讲起。
必然趋势
是的,江军的判断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他的理由却非常充分——事实,是如此残酷和现实。
江军的核心观点是,无人零售在本质上还是零售,而且是近在几米的那种零售。
就像业界把出行划分为长途、近途以及3公里半径之内等等一样,新零售领域的范围划分为:覆盖2公里左右的超市、覆盖500米范围的便利店,以及渗透到很多人身边10米的无人货架。
其实就是京东到家Go希望借此吸引大家体验一下他的智能货柜是如何“智能”和进步的。就目前姐所了解到的,大概有几点:
首先,拿了就走!
注意,拿了就走并不是不用付钱,只是这个动作被省略掉了——因为这绝对、必须、无疑肯定使用了人脸识别:首先确认你的身份,然后你就可以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人家自动扣款就得了。
第三个进步是,拓宽SKU,可以卖水果、饼干等易碎品了!
而京东到家Go是拉门式的,不仅提高了机柜的空间面积、SKU,而且还不用担心撞击,这样水果、蛋糕啥的都可以放了,SKU有了大大提升。
在杨姐看,京东到家Go的大数据运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补货,做到科学补货;另一方面,是给用户个性化选品和广告推荐——智能货柜不是有个屏幕么,除了刷脸外,这其实就是一个天生的广告牌,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地推送他喜欢吃的各种零食广告和打折信息!
第五,京东到家Go的货品,都跟京东的区块链技术挂钩!让产品都可溯源。
OK,具备这么多黑科技的一代产品,是不是会很诱人?如果再加上“免费试吃”的优惠活动呢?
毫无疑问,肯定会引来办公室里的小伙姑娘们的爆发式试吃,对不对?那么京东到家Go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来得及补货么?
嗯,这就需要说说另一个影响智能货柜的关键因素:运营。
无处不在的“货 物流”
杨姐把这个智能货柜说得这么好,过几天这个柜子里的东西卖完了没人补货,零食供应商们傻不傻眼?
OK,其实江军跟百位业界大佬们强调自己的一大牛叉之处,就是他的运营。
你以为京东到家Go是谁,背后可是京东!京东最大的优势是啥——作为中国最大的卖家,京东拥有着一个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二,就是物流,京东的物流目前就是行驶在城市里的一个传送带啊,再加上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
据说江军还带了“见面礼”也是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滴:例如凡事2月1日前同意入驻的企业,都可以享受三大福利。
看看,江军的“大礼包”投入说实在不小:智能货柜全部免费投放、采购补货配送理货全权负责;连续一周每天每用户一件免费零食、年前大狂欢合作品牌一同发券、共享线上平台全场优惠;还有这个比较吸引人,货柜屏幕上的广告位!
杨姐点评:
互联网和各种黑科技这两年集中爆发,社会、商业和用户都在不断进步——现在正是一个新旧更迭的关键时期。
从零售行业的整体发展看,无论阿里和京腾系,都在争夺线下场景和大数据。争夺一步一步从大型商超、生鲜、外卖蔓延到了无人货柜。
与前面几个业态不同,无人货架领域相对较轻,货架、冰箱可以移动,新的玩法也层出不穷——这必将导致明年出现一轮洗牌。智能化、点位优质化将成为趋势,京东到家Go这样手握大把资源和抢先卡位的玩家已经抬高了这个细分领域的起跑线,很多创业公司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他们被淘汰出局的原因并不是想不到、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由于京东到家Go的竞争力是背靠京东的庞大物流体系、用户画像、数据模型和投资那么多线下零售巨头获得来的能力,对此,恐怕不少创业公司都会成为这条赛道上的陪跑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