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历程
(2012-03-12 22:23:42)
标签:
写作教师专业发展写作历程教育 |
分类: 成长在线 |
我的写作历程
从2004年开始进行教育写作至今,原创文字一百多万。各式各样的文章也发表了一些,但好像不怎么热衷于此。看到很多班主任痛苦的写作,我想与大家分享下我的写作历程,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迪。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我觉得每个阶段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练笔阶段(2004年初——2004年7月)
刚接教育在线,我看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成功的保险公司”,于是就开始了写作。我那时激情很高,就为了“成功”嘛。心中激情似火,不停地写,然后就发帖到论坛上,网友们相互阅读,自得其乐。当时写作主要是教育随笔,写着高兴,写着玩,积累文字七万多字。没有投过一次稿,因为那时根本还没有时间想到投稿。
功利阶段(2004年7月——2004年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第一篇文章发在《仙桃日报》上,接着便开始了广泛的投稿。因为教育随笔较多,投稿居然中了几篇。再后来,我经常流连于“和风”、“成长”“教育在线”、“读者论坛”等论坛的征稿帖。我绞尽脑汁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征稿,反复琢磨自己的文章,持续半年之久,但几乎没有发什么文章,有也是“豆腐块”,或者两句话的观点而已。后来我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成天很疲惫,完全没有幸福可言。于是我还是回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来。
实践阶段(2004年底——2006年5月)
我开始记录班级学生的故事,开始给儿子写成长记录。网友们很喜欢我的文字,他们的鼓励、点评等让我激动万分。除了平时坚持教育随笔外,我还给一个很差的学生写成长记录,最后写七万多。我整天就是实践、反思、看书、写作、交流,不亦乐乎。这段时间发表的文章比较多,每月都有稿费通知单到,惹得很多人羡慕。
探讨阶段(2006年5月——2006年底)
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再者,在论坛上名气逐渐大起来,我的文章一贴出,好评如潮,当时真有点飘的感觉了。我看到干国祥、王晓春两位老师在论坛上点评案例,我就把自以为成功的案例贴了上去。没有想到他们严厉的追问,让我很不高兴。那时就对所谓的专家产生了反感情绪,什么专家啊,就是搞得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的能耐。近乎一周的时间没有理会他们,但当我后来仔细阅读他们点评文章的时候,特别是王晓春老师,让我震撼、感动。他能站在科学的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而我们呢,太多用的是感性与经验。我开始与王晓春老师就我的几个案例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探讨,我开始对案例进行反思与研讨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案例《一次特殊的家访》,经由万玮、魏勇、王晓春三位名家点评后,网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网下我对这个案例的研讨持续了整整一年。就这段时间,我学会了科学的精神与理性的态度。
反思阶段(2006年底——2011年2月)
跟随张万祥老师学做班主任一年后,彻底认同了张老师的观点。“不汲汲于发表一两篇文章,而致力于撰写万古长青的教育诗”。
我开始撰写班级日记,一直坚持了将近三年,从未投过稿。将自己沉浸到孩子们中间去,真心实意的为孩子们服务,我觉得我真正的幸福了。孩子们教会我很多的东西,我也逐渐沉静下来。那时我的快乐不是来源于写,而是来源于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开始承担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借此机会,我阅读了班主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十多本书,给自己理论的提升与系统的引领。我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整理一下做成了三个讲稿,在不停地巡回讲座中,我的讲座逐步规范,我个人也逐步成熟。
应该说2009年3月到2010年,相对前几年来说,我写得很少。我主要在整理自己的书稿,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感觉自己根本不会写文章。
自由阶段(2011年2月至今)
在2010年除夕,我又重新开始了我的写作。不过我不再逼迫自己写了,就那么随手,想写点就写点。
2011年3月,有幸参加“楚天卓越工程”省外高端培训,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一个月。每日写学习心得,让我系统的梳理了自己的教育思考与实践,收获不小。一整年,原创作品69篇,计十五万多字。很舒心,很享受,我就这样自由地写着自己熟悉的生活,一直坚持。
支教、育儿、语文教学研究以及与广大班主任们交流等,这就是我的生活,也是我写作的源泉。很少投稿,也很少为征稿写稿,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自己有言说欲望的内容,我会尽力表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很自由。有时也完成一些约稿,也帮编辑朋友们征稿,也给别人辅导些写作什么的,但没有功利,只是爱好,只讲感情。
把写作当一种爱好,就像唱歌一样,能给我生活增添乐趣。想专业点,可以学;不想,就玩。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属于我自己的经历、情感与思想,这样你会无比的舒畅。偶尔发表几篇,为平静的生活增添点情趣;来点稿费,喝点小酒,吹吹牛皮,你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