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之十:“寻宝记”——我拍世博园里的宝物(5)
标签:
世博会上海国宝各国宝贝图片照片作品摄影fotosky张晨曦旅游 |
分类: 摄影图文-世博会 |
继续寻宝记。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篇博文了。
提前来个“总结”,贴一张所有宝物索引图:
http://s11/middle/4424a03dh9047b1806b5a&690&690
四川馆
金花丝芙蓉熊猫座盘
金丝平填花丝为四川工艺美术一绝。“金花丝芙蓉熊猫座盘”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件金花丝工艺品,用6公斤重的纯金制作而成,有红珊瑚15粒、红宝石6粒、翡翠231粒、绿宝石18粒。它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设计的。
金丝平填花丝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http://s9/middle/4424a03dh74d3f8219d48&690&690
http://s16/middle/4424a03dh74d3f813f7df&690&690
青铜立人像
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发现的距今最久远也最高大的青铜人像。铜人连同底座高达2.61米,基座高0.9米,铜像中空,重约180公斤。铜像五官突出,棱角分明,耳垂上有圆形耳洞。铜人身着三层薄衣,内层长至小腿,后摆开叉,衣服上有精美的花纹。此铜像左右手中心轴不在一条直线上。有的学者认为这样设计是用来放置和展示象牙或瑞草。
http://s3/middle/4424a03dh9047b0f72692&690&690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3500年左右。宽138、高66厘米。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
http://s12/middle/4424a03dh9047b06dd3ab&690&690
上海馆
“上海看不完”像素墙
在上海馆外墙上有一堵“上海看不完”像素墙。像素墙由5500余块可单独旋转的三角立方体构成,印有15000余张关于上海的照片。以视觉形态高度浓缩了上海的城市变迁、建设成就、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
http://s6/middle/4424a03dh74d3f807b855&690&690
http://s12/middle/4424a03dh9047afe4748b&690&690
http://s5/middle/4424a03dh74d3f7f9fe74&690&690
辽宁馆的古生物化石
在辽宁馆,我看到了“中华古果”、“辽宁古果”、“中华龙鸟”等10块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介绍,所以是专门去拍摄的。
“中华龙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有着1亿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为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论点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在国际古生物界曾引起了巨大轰动。“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称为“世界最早的花”。他们来自于距今1.45亿年的中生代。
中华古果
http://s10/middle/4424a03dh9047ac9b7d79&690&690
中华龙鸟
http://s5/middle/4424a03dh9047ac5e89b4&690&690
辽宁古果
http://s9/middle/4424a03dh9047abf3a308&690&690
宁夏馆
镇馆之宝:鎏金铜牛
它是西夏的国宝级文物,价值一亿多元人民币,曾被投过两亿元人民币的保险。
“鎏金铜牛”身长1.2米,重188公斤,牛身横卧,头上两角弧度优美,两眼圆睁,全身折射出柔和的金色光芒。
这件西夏艺术珍品,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完整的西夏鎏金工艺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也为专家研究西夏社会的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实物佐证。中大历史系博士王芳曾指出,中学历史教科书里谈到古代鎏金技术时,就是以鎏金铜牛作为配图和解说对象的。
更多信息见:
http://2010.qq.com/a/20100720/000106.htm
http://s10/middle/4424a03dh9047a6342be9&690&690
http://s15/middle/4424a03dh9047a60d103e&690&690
萨珊玻璃碗
萨珊玻璃碗于1983年宁夏固原县北周李贤墓(569年)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藏。
玻璃碗呈淡绿色,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光亮度,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起的圆形装饰,系用烧吹技术制成,再用雕花技术进行整形,经科学检验属钠钙玻璃,不同于中国的铅钡玻璃。这件玻璃碗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是我国出土的萨珊玻璃的代表,说明当时西方玻璃器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这表明魏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中原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中亚、西域的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的局面。
http://s16/middle/4424a03dh9047a5aad16f&690&690
迦陵频伽——好运鸟
迦陵频伽是梵语音译,汉语译作“好运鸟”。“好运鸟”是佛典描述的“极乐世界”之鸟,她唱的是美妙动听的“好运歌”,带来的是极乐无限的好运气。“迦陵频伽”被封埋、沉睡千年之后,终于梦醒西夏王陵。以前有关“迦陵频伽”的记载,仅见于史书与佛典,中国考古界也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只能是神话中的美妙故事,生活中不解之谜。
“迦陵频伽”外观造型为人面、蛇腹、短翼、长尾、阔背、腾云、驾雾、展羽奋飞,一副巡天特使的气派,及其动感。给人带来平安、吉祥和好运之歌。
关于迦陵频伽的起源,可参见:
http://www.studa.net/lishi/051013/20051013565-3.html
http://s15/middle/4424a03dh9047a583ce0e&690&690
河南馆的大型根雕
我问一位工作人员他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她说是清明上河图根雕。据了解,这个大型根雕是由35名艺术家历时5年雕刻而成的。它的取材也颇具传奇性。这一作品原木是一株生长在东南亚原始森林中的香樟古木,树龄在2300年以上,树高百米,树干直径4米,根径20米,完全暴露风干近10年。整个作品长18米、高2.56米、宽2.1米,体积为96.77立方米,重达12吨。
http://s11/middle/4424a03dh9047ac964d6a&690&690
http://s6/middle/4424a03dh9047aba23585&690&690
江西馆
江西馆自然是瓷器最有看头。
粉彩山水纹鹿头尊
此瓶是依据清代乾隆朝御器厂粉彩瓷的时代特征复制之精品。
尊口微撇,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形似鹿头,所以称鹿头尊。此瓶主题材借助自然景物寓意吉祥,绘画精湛,远、近景物层次清楚。内容繁缛是其时代特点。此尊形体饱满、庄重,是继承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http://s13/middle/4424a03dh9047ac0cfbec&690&690
乾隆青花缠枝莲寿桃纹象耳扁瓶
瓶小口圆唇、细直颈、扁腹、椭圆形式宽圈足,颈肩部雕塑两大象衔灵芝作耳。器形设计巧妙规整,前后腹绘制青花缠枝莲纹,腹中心绘有蝠桃纹,构图严谨,画工精湛,器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直六字篆书款。此扁瓶原作属清代乾隆朝御窑瓷佳作之一。此瓶复制展示了景德镇当今制瓷工艺的水平。
http://s4/middle/4424a03dh9047ab88d6e3&690&690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