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天平山(徒步笔记20)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或随笔 |
林州天平山(徒步笔记20)
芭蕉雨声
一说进景区,我就先泄半分气,总觉不如驴线有野趣。林州天平山是景区,走过才晓得,它就是一处古朴幽静的原始森林。相比太行一线别的景区的人为造势,天平山让我心喜。
可能缘于天平山处于南北太行交界的地理位置,南太行的灵秀和北太行的雄伟,它兼而有之。这里植被与太行其他地方无二致,抢眼的倒不是黄栌的红叶,而是山。未进景区,在路上隔窗远望,奔突而至的诸山,一律留着干练的小平头,“峰势峻极,上平于天”,还真如此。
景区有大路,有电瓶车可乘,我们选择由沟底徒步上行。户外运动,越是崎岖越有意思,越有挑战越好玩。红岩铺设的石阶周到而悠长,随沟坡起起伏伏,一旁有水伴着,灵润之气悄入心扉。游人不多,没有国庆假日的拥堵和喧闹,很惬意。走走看看摸摸,我对石头的关注总是不由自主,水流冲刷不冲刷的石头,皆栩栩如生,或庞大如屋,或纹似波涛,或者就像刚出炉冒着热气的多层夹心饼,一层土红一层土白,味道和营养因层面而不同。就那么散散地撂在那里,似无心,却恰如其分。看似活的,不敢碰,登临攀爬却无碍。它们以这种姿态不知静置多少个朝夕,石与石各就各位,互不相扰。红岩,经水流冲刷后呈红玛瑙色泽,剔透诱人;若是风侵雨蚀成粉末,覆于山壁台面上,透过黄叶看,五彩齐全,疏密有致,是上好的油画。
天平山是林虑山主峰的一个东侧面,林虑山名气大,天平山知之者不多。天平山的不为人知也是有渊源的。北宋散文家柳开曾作文记事,在《游天平山记》中有实打实的记录,说某一日,桂林好友、僧人惟深,五台山归来路过天平山,与供职汤阴的他聊风景闲话,惟深曾在柳任桂州知州时盛赞过湖南衡山的秀美山水,这会儿却说:“今惟深自上党入于相州,至林虑,
柳开说的明教禅院,不知今天峰顶东魏时建造的天平寺与之有无因缘。我这次也没能摸着天平寺的门,可能与佛无缘吧。之字形铁梯,名曰“猴梯栈道”,设在玻璃景观梯的一侧,我没上景观梯,以驴友的姿态绕到铁梯旁,盘旋上升,直到崖间云廊。一级有一级的风景,沟壑随脚步上移而加深,远处冒白烟的是炊烟吗?不,是工业烟。他们对答之间我极目远眺,确是烟雾经水气过滤后看似洁白的雾气,实则污染物尚存。好在很遥远,不能飘飞到这里。阶梯崖壁上的小树,欹侧昂扬,欣欣然无忧无虑状。
刚还在谷底仰头搜寻云廊间那些动态小人儿,此刻我也上到接近山顶项间的这条曲廊小道中,成了他人仰望的景了。崖低廊回,低矮处需弓腰抬步,头顶平坦的石崖棚面,是匠人一凿一凿凿出来的。豁朗处凭栏下视,峡谷内段落分明的五连瀑,此刻我们就在它的源头,水流平缓集结至陡崖边,毅然下泄,白练飘飞,直注碧潭。仰望与俯瞰很是异样,仰望时的神秘与崇敬,俯瞰时的自信与自得,两种体验。环顾周遭,五六座山争先恐后围拢过来,似对我这个外来客充满好奇。群山依然是夹心饼,岩石间的草木是茸茸的夹心。200米云廊走完后接一段土路,路边槲树,栓皮栎,蓝白碎花,金黄小菊,不择地势扎根,扎下一条根就会活一个命,绝壁上,石缝间,在不可能处完成可能。转大半个圈,将脚下走过的深沟再看一遍,云廊上人小如蚁,仿若在云间穿行,一如队友高一声低一嗓的歌唱或倾诉,不甚真切。山的那边是洪谷山,从郭家园可以穿越到这里,还有别的路线,都是倔犟的驴友开辟出来的野线。若不下折,可以去到小西天,十八盘和太行之巅。
古驿站,惠泉,遗迹模糊,倒是两匹小兽吓我一跳。一匹拦路虎踞,一匹在我高处的密林里窥视,我不敢与之对望,壮壮胆,在队友的挡护下与之擦肩而过。似狼非狼,不知何物。没带护膝和登山杖的我,走够了,走不动了,从二号停车场坐电瓶车,风一般旋回地面。
挑几个崖柏把件玩玩,不管真假。身旁的老皂角树荚果累累,一把把黑色弯刀披挂枝梢,地面未见一颗落果。第一次见到如此繁茂的皂角树,与这里的奇石峻峰一样,我都稀罕并铭记之。
平原晚报 http://wb.xxrb.com.cn/html/2015-11/03/content_23189.htm
皂角树荚果累累,被编辑改为 皂角树荚果实累累。多一个字。
http://s13/bmiddle/001fmAtxzy6WIkkAqccfc&690
http://s11/mw690/001fmAtxzy6WIklIcLo1a&690
下图:天然石窝,从这里钻出才有光明前途。http://s7/mw690/001fmAtxzy6W2bNCBUO56&690
下图:嘿嘿…… 大石头上卖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