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安庆市京剧团团长陈鹤崑与胡演员

(2024-02-01 15:47:48)
标签:

安庆京剧

团长陈鹤崑

胡肖鹤

东流县保安团评剧队

分类: 得烟楼收藏

安庆,两位旧艺人曲折经历(1500字)

老屋张忠编录

 原安庆市京剧团团长陈鹤崑与胡演员


第一位:陈鹤崑

陈鹤崑是安庆市人民京剧团的团长,十四岁在喜临堂坐科,从师张远亭学艺,起先唱武生,后改唱麒派老生。二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丰富了他的艺术,过去曾经同他的义父赵如泉在上海共舞台演过连台本戏《宏碧缘》中的余千,也和老艺人唐韻笙在上海天蟾舞台演过连台本戏《十二金钱镖》,获得前辈老艺人教益不少。

他一向演出于京沪各地,有麒派戏很多,如《青风亭》、《六国封相》、《董小苑》、《斩经堂》等,他也有很多红生戏和包公戏。

安徽省首届戏曲会演中,他演出《华容道》获得演员二等奖。1956年当选为安庆市人民代表及安庆市政协委员。

这次来肥演出《济公活佛》一剧,他主演济公,对角色曾下过一番苦功,塑造了活的济公形象。平时在工作和文化学习方面也很虚心,他常对人说:我的文化不够,希望大家帮助我

 

第二位:“我”,姓胡......

我于1911年生于徽州黟县四都黄村,七岁时随父来省城安庆读书,15岁时,父亲将我送到四牌楼祥太布号当学徒,满师后在店里做了7年工。因祥太布店全是徽州人,倒闭后他们回到老家。我因一家老小都在安庆,就在四牌楼原祥太布店门口,与汤在朝合伙摆水果摊子。两人卖水果搞不到什么钱,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我就搭轮船到汉口找事做。1932年,我在汉口大夹街仁丰杂货号当店员,好景不长,该店经营不善倒闭,我只好打道回府,住在岳母家里靠打袜子度日。

1938年,经熟人介绍,我到西门外大王庙警局当了个治安警察,因西门一家老宅失火,我因维持治安不力,被警察所长吴子芳除名回家。

19388月,我参加了伪陸军第20军军部辖下的“大名剧社”,担任剧队演员,授准尉衔。不久,升任少尉队长。与我同时同事的有两个老师,一个叫李筱林,一个叫华光云。演出队又陆续接纳了一些来自27军的演员,记得有江汉何、廖仕俊、李、冯飞龙、甘树坤、高燕亭、刘荣生、黄乐生、丁建华、芦怀生等。我随部队从安庆撤退到湖南,军部驻扎水口桥。19444月,因长、衡、桂、柳爆发大会战,剧团停演,我奉命转调谍报队一组组长后任20师侦察组中尉组长。期间,有许多同事是从133师调来,记得有队长余斌、队附王松林、队员沈潔人、余佩先、濮良、饶国斌、石南阶、萧成孝、张云、张来仙、刘叔德、王云等。我们谍报队属于军部参谋二科,中校科长叫罗登高,少校参谋李富熙。解放前夕,我和谍报队几个安庆老乡回到省城,直到新中国解放,文革时期,丁建华住前进街北一巷39号,芦怀生住红旗路225号,我住前进街22号。

抗战胜利,我和几位安庆老乡偷跑回家,一时找不到事做,就干起了老本行,当随军演员。1946年,我过江到了江南大渡口,加入东流县保安团第三中队公余剧团,一直演戏。大约是四九年初,我们正在东流县张溪镇老街唱戏,解放军来了,保安三中队全都逃到山上去了。我们逃到双合()口,被解放军解放,回到张溪镇,解放军同志发给我们每人四斤米,开了路条,叫我们回安庆。一回安庆,我们就参加了“大众剧场”,它就是民众剧院前身。

还有,我在东流县保安队公余剧团大致情况。保安三中队隶属东流县国民政府,下面有二个分队。一个分队常驻黄石矶,分队长姓孔。一个分队长纠杨元科。解放前的国民政府保安三中队常驻地点大渡口、檀家村、张溪镇、洋湖镇等处。中队长名杨元科,又名杨锡弟,随队剧团由分队长王新春负责。安庆来的演员除了我,还有芦怀生、丁建华。这个剧团主要在东流县大渡口、檀家村四乡演出。

我们几个人,1949年从张溪镇被解放军遣返回安庆参加大众剧场不久,又于9月份跑到桐城,参加“环城剧院”演出,直到1951年环城剧院倒闭,我又跑到舒城参加了同庆京剧团,直到19525月,我再次回安庆,加入了安庆市人民京剧团,团里同事有廉少仲(后来成了我的女婿),王业受。1962年,剧团精简人员,我被动员下来后,从此告别舞台。

 

老屋张忠;根据得烟楼收藏的当事人回忆手书编录;2024.2.1上传原安庆市京剧团团长陈鹤崑与胡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