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醒着的梦呓——凡夫妄说仁

(2022-11-18 23:39:39)
分类: 醒着的梦呓

醒着的梦呓——凡夫妄说仁

 

仁是古代中华文化中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也是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是社会中调整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

按学者的分析其三个层次的意义:

一、切身性。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突出了主体“己”的维度。此处的“己”是有喜怒哀乐与忧患敬畏、要经历生老病死、处于劳碌或休息状态的有其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二、实践性。孔子所说的仁要在实际践履中建构和完善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近于仁、依于仁、安于仁。

、自觉性。仁是一种见其生不忍视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的自觉意识。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的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仁的实践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实践,不动摇、不懈怠,持之以恒,才能逐步接近和达到仁的境界。

仁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几个层次,但其最本质的就在于于己修身修志,身体力行,与人相敬相亲。此乃人立于世之本也。

故有句曰:

人生世上是为仁,友者相交修己身。

秦晋悠悠松上月,友邦恹恹竹间尘。

善心处处规行步,守则方方冠秉真。

顺势循时兼好德,长长岁月复还新。

——七律·凡夫妄说仁

 醒着的梦呓——凡夫妄说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