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龙门石窟
静观云涛
摄影/撰文
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对石窟文化比较感兴趣,凡是出差经过的石窟,都要拜揭并拍摄。从各地的石窟艺术中,可以领略中国的佛教文化
龙门石窟奉先寺
的发展,可以体验东汉至元明时期芸芸众生的文化、经济、艺术和民俗,更可以看出外来宗教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
佛教石窟寺庙最早产生在印度,随着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也开始进行建造。中国最早凿建的石窟寺庙是在新疆地区。石窟的凿刻在东汉时就已经开始,到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从甘肃到达中原地区,并且形成了建造的高潮。唐宋时期,除在原有的某些石窟群中继续凿刻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石窟群。全国各地的石窟,到元、明朝以后才逐渐停息下来。
现存石窟寺的分布范围西至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北至辽宁,东至山东、江苏、浙江,南达四川和云南。这些众多的石窟中,最重要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我个人感觉,拍摄石窟与拍摄其他如风光、人文的内容有些不同。石窟的照片容易类同,而且用光比较困难,往往会有平淡的感觉。拍摄石窟,应该刻意表现雕刻艺术作品的神情和姿态,再就是要去表现石窟的宏伟,当然,还要了解石窟的开凿历史,了解石窟建造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带着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去拍摄。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据介绍,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中,最重要的要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的确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作为摄影爱好者,游览石窟的时候有别于其他的观光者,我们要考虑的到光线,角度和如何避开杂乱的人群。但是,我们往往很多时候不能够去选择拍摄的最佳时间,我这次去洛阳,就遇到了灰蒙蒙的雾霾天气!但是,去了,就要拍,虽然照片不很理想,但怀着对雕刻石窟的劳动人民的敬仰去拍,心中的乐趣自然只有自己体会了!还有,拍摄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像,带着些敬畏的感情,权作一次对佛的拜揭吧!
在香山(东山)远眺龙门山(西山)上的石窟
龙门石窟大部分开凿于唐代
武则天时期的洞,由于她的去世,此此洞没有完工,
可以看到佛像手臂只是半成品。
万佛洞,有小佛像一万余尊,不过,
绝大部分已被毁坏。
还可以看出洞中的色彩
莲花洞
迦叶、阿难、菩萨、天王和力士
庄严的奉先寺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
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
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
想化身。
白鹭在龙门石窟前飞翔
西山石窟全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