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对大雁又爱又恨
静观云涛 撰文/摄影
国家近年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不断加强,严格的猎枪收缴政策也使那些“猎人们”没有了射杀野生动物和鸟类的长枪短炮。保护森林、绿化

雪后的雁群
镜头:适马150-500mmOS
光圈优先
光圈:f5
快门:1/800秒
荒山、退耕还林等等使鸟儿们有了更多的生活和栖息地。
随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的野生鸟类与人类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它们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美丽的羽毛和婉转的鸣叫使人们赏心悦目。记得去年春天,我在泰山普照寺门口仅仅方圆100米的树林里,就拍到了斑鸠、灰喜鹊、黄鹂、戴胜、麻雀和相思鸟等鸟类,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栖息在冰面上的大雁
镜头:适马150-500mm
光圈优先
光圈:f6.3
快门:1/250秒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秋天来了》,记得课文内容是: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一年级学了这篇课文后,每次看到大雁飞过,我就会盯着天上看。看着大雁飞的时候,真的是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我童年的心里就会产生出许多遐想:大雁向南飞到哪里去啊?它们吃什么啊?它们晚上在哪里睡觉啊?那时的思绪,至今还在我的心里萦绕!
漂亮的大雁尾巴
镜头:适马150-500mmOS
光圈优先
光圈:f6.3
快门:1/400秒
不知是哪一年开始,在山东中部的宁阳县境内的一些湖泊和水库中,一到深秋,就会从更北的北方飞来成百上千的大雁,它们栖息在这一带的水面上,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天气转暖的时候,它们才会飞回凉爽的遥远的北方。
出于对大雁的好奇,今年我几次与好友和儿子(寒假)去拍摄大雁。
拍摄大雁比较困难。因为大雁是典型的野生鸟禽,对人类有着特别高的警惕性,人们很难接近它。一般人们行进到距离它们50至100米的时候,雁群就会起飞,而且短时间内(几小时)它们不会再回到它们栖息的湖面。所以拍摄大雁群离不了长焦镜头,而且最好是防抖镜头。
当湖面结冰的时候,大雁在冰面上活动和栖息。当冰溶化之后,它们就在湖上游弋。有人靠近雁群时,它们会向湖的另一方向的岸边靠近,当另一面的岸边有人时,它们会警惕的游在湖的中间。雁群中还不时的有一两只大雁飞翔在湖的上空,它们盘旋几圈后又落下,好像是为雁群站岗放哨。
人们距离大雁百米的时候大雁就起飞了
镜头:适马150-500mmOS
光圈优先
光圈:f6.3 快门:1/400秒
在拍摄大雁的时候,我遇到了附近的老农。通过与他们交谈,我知道了农民对大雁的爱与恨,了解了农民们的苦衷。
原来,大雁的主食是青草,冬天里青草枯黄,只有麦苗是可以食用的。老农说:其实冬天的麦苗被动物吃掉一些是可以的,不会影响开春后麦子的生长。但是,大雁食用麦苗和羊群吃冬天的麦苗是不一样的:羊吃麦苗只是吃掉上面的麦苗的绿叶,并不会伤及麦子的根。而大雁在吃麦苗的时候,会把麦苗连根拔起,这就等于毁坏了麦子,当然会使小麦减产!
然而,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宣传已经深入了民心。农民兄弟也都知道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到大雁、鹭鸟、野鸭子等野生禽鸟栖息生活在自己家的周围,吸引了很多的游人来观赏和拍摄,农民们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刚刚醒来的大雁
镜头:适马150-500mmOS
光圈优先
光圈:f6.3
快门:1/500秒
我问老农:“大雁吃掉麦苗,会影响到一些收成,怎么办?”
老农说:“那也不能祸害(伤害)它(大雁)啊!80年代以来,我们这里什么野生鸟禽都没有了,连麻雀都很少见到了,还不是环境不好、保护不好造成的啊!现在这几年,环境好了,枪也都收了,这些鸟啊禽的又回来了。大家虽然也心疼那些麦苗,但比起生态环境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多么好的农民啊!
通过拍摄大雁,我了解了农民兄弟对于大雁的矛盾心情,了解了农民的苦衷,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让我们鄙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向宁阳县的农民学习,加入到
爱鸟护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行列中来吧!

离大雁不远处还栖息着白鹭
和平共处的大雁和白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