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印象】陈经邦墓
标签:
网然映像原创摄影明代国师县保万历 |
分类: 网然映像 |

陈经邦墓,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新和村。始建于明代,墓背靠凤谷山,呈“风”字形,“文革”期间受破坏。墓前原存石人、石马、石羊各1对及神道碑。墓前方为神道碑,石坊匾额正、背面分别镌刻“皇明钦赐祭葬”和“特旨存问,清明硕辅,昭代钜儒”字样。目前墓已极为破败,墓葬地面遗存几乎破坏殆尽,仅存神道碑和石坊相对完好。陈经邦为明万历皇帝国师,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
沙溪村看完两座牌坊。导航驱车前往同在郊尾镇的新和村寻访当天最后一站“陈经邦墓”。墓不太好找,问了好几个人,最后在一位老大爷带路下才找着。陈经邦墓仅存墓前方的石坊、神道碑。墓地保存状况极差,墓地存于一片龙眼树林中,几乎看不出形状,墓碑已断裂倒地。从墓地到墓坊距离上看,陈经邦墓原来规模还是很大的。
关于陈经邦:
陈经邦,(1536~1616年)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今城厢区长寿街庙前)人。明嘉靖十六年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东宫太子朱翊钧的讲读官。
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登位,是为神宗。当时神宗才10岁,陈经邦日侍左右,继授经义,人称“国师”。他以学识渊博、态度恳切、讲解明白、语音洪亮,每使神宗凝神听之;应作诗赋,均受神宗赞赏;他仪度庄雅、进退雍容,为经帏儒臣所瞩目。神宗亲写“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给他,称他为“白面书生”。
万历四年(1576年),陈经邦迁左谕德,掌坊事。不久,丁父忧回故里。服阙,回京,进侍读学士,掌院事;迁礼部侍郎,加太子宾客;转吏部侍郎,改掌詹府,教庶吉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礼部尚书兼学士。在尚书任上,他修正国家典礼,改进考试阅卷标准,提出学校培养人才的新办法。当年礼部会试进士,校阅试卷,所取多为名士。万历十三年(1585年),朝廷兴建寿宫,因与宰辅意见不合,被刑部主事俞显经所诬陷。于是,疏乞致仕,年仅四十余。
陈经邦家居30年,神宗时常派人问候他,因为当权者所阻,终不得召。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卒于家中。终年79岁。赠太子少保。
陈经邦工诗,其诗“质而不浮,丽而有则”。有《群玉山房诗集》行世。其文有《陈尚书疏议》2卷,《东宫讲章》、《经筵讲章》各15卷。
走过的其它名人墓:
新浪微博与微信号,欢迎关注:
|
![]() |
|
前一篇:【莆田印象】沙溪孝节坊
后一篇:【漳州印象】南山寺

加载中…